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38879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学习十九大建设生态文明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习十九大建设生态文明心得体会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水是地球的血脉,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水为先,在促进人水和谐中实现生态的平衡与发展。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下游,境内河湖众多、水密布
2、,水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蕴含了江苏丰富的文化内涵,孕育了江苏灿烂悠久的文明,韵律了江苏的繁华兴盛。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江苏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甚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建设生态文明,就江苏而言,必须围绕擦亮水韵江苏这张名片,在水的流动韵律中美化生态、塑造文明。一、牢固树立以水为先的观念意识。达尔文《进化论》问世以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于富有营养的水。水与世间万物自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关系着整个地球生命的全部,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荀子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必须在维系水平衡中,真正做到人水和谐,实现永续发展。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水为先的观念,敬畏水、护爱水,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意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切实强化以水为先的刚性约束。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健全完善涉水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水事执法,严肃查处违法水事行为。加强规划引领,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节约用水规划,合理确定分流域
4、、分地区、分行业的节水目标。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落实取水审批、计划用水、分配调控、定额考核、退水水质管理的取水许可监督体系,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在布局谋划产业发展的时候,要强化水资源水环境刚性约束,充分考虑本地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三、扎实推进以水为先的治理举措。江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之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决定了江苏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治理“水多”问题上,要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水满为患;同时,也要把洪水作为一种资源,合理调配,充分利用。在治
5、理“水少”问题上,要大力倡导节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工业应用节水工艺和节水新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治理'‘水脏”问题上,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强化污染治理,抓好河湖日常管护,有效治理和保护水体水质。四、用足用好以水为先的平台抓手。河湖水系纵横交错、相连相通,涉及上下游、左右岸,治水管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实施水治理、保障水安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来推动落实。**年,在总结江苏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让各级党政领导来担任河长,变多部门分头治水为
6、党委政府统筹治水,这就抓住了“多龙治水”症结的关键,有利于强化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以水为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用足用好河长制这一平台和抓手,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来协调督促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真正把治水管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五、大力倡导以水为先的行为文化。水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然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既可能造成巨大的水浪费,也可以产生巨大的节水效益。据有关分析,水龙头未拧紧滴水,1小时浪费水升;打开水龙头将牙刷浸湿,然后直接给牙刷挤牙膏的过程大
7、约是10秒钟,早晚两次,如不随手关水,将白白浪费掉升水;如果洗澡时关水1分钟,可省下7升左右的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厨房生活节水、厕所使用节水、洗澡过程节水等等,都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做起,倡导以水为先的行为文化,为保护水资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六、积极营造以水为先的浓厚氛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全社会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要强化水的宣传,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大水的节日,运用广播、电视、络、微信、微博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集中开展"水与生命”
8、“水与环境”“水与生态”“水与发展”等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敬畏水、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良好氛围。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利用干旱缺水的实例,去感化每一位用水人。总之,要多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