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学习情境,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

巧设学习情境,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

ID:31032605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上传者:U-9952
巧设学习情境,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_第1页
巧设学习情境,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_第2页
巧设学习情境,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_第3页
巧设学习情境,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_第4页
巧设学习情境,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设学习情境,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巧设学习情境,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衡量我们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好与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学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巧设导语、巧设教学情境、巧设结尾等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巧设;学习情境;思品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25-01  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衡量我们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好与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现阶段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但从目前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教师评课讨论中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学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  课堂作为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互动过程。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平等的、积极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7   1.1教师要构建师生平等的理念。只有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才能使学生满怀热情,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接受知识,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增强教学实效。  1.2教师要改变传统角色观念。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处于不平等的角色地位,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不断探索新知,体验成功乐趣。  1.3教师要善于调整自身的情绪。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教师的不良情绪很容易影响学生听课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向学生展示自信的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2.巧设导语,呈现课堂实效7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堂课如果导课选择不好,教师就会缺乏激情,学生就会缺乏兴趣,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应在把握教材、顾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如讲授《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导课引用"望文生义"这一则笑话。通过两位学生入情表演,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把学生注意力引到课堂上。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现这样笑话的原因?""这种情况能否削除?""应怎样削除这种现象?"。最后,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现这种笑话的原因在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而要削除中西文化的差异,需要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做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从而自然导入新课,呈现课堂实效。  3.巧设教学情境,突显课堂实效  教学情境是指以直接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把书本静止的知识变为真实的活动,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  3.17 创设问题情境。在现代的课堂里,精彩的提问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反馈。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提出启发性的有效提问,还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如讲授《弘扬民族精神》时,利用上海世博会为背景材料,设置疑问(1)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2)联系中国馆的建筑设计,请你从文化的角度谈谈有何感想?(3)你认为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联系你的学习生活实际,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世博会志愿者身上的这种精神?这样通过层层设疑,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启发联想,探索新知,开发潜能。从而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发展,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3.2创设生活情境。思想品德内容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也会感觉到:一堂课下来满头是汗,但却收效慎微。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忽视了用学生所关心的、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或身边的生活事件来引导、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的最佳结合点,突出思想品德的实践性特点,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讲授《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时,先布置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后再把学生收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直观的感受入题,进而提出:(1)我们所生活的学校、社区周围还有哪些污染与破坏环境的现象?(2)请你归纳总结什么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3)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4)你能为家乡的环境治理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产生浓厚兴趣,并进行积极思考、讨论、分析,从中悟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37 巧设活动情境。发挥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新理念,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条件。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思想品德教学最深层目标--使学生明确具体行为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恰当地想方设法创造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体验、反思,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悟。如讲授《礼貌显魅力》时,根据课文图片情景,让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买书》小品。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两位同学的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通过活动让学生在看中、玩中、演中学习,应该说比教师单纯地说教更能让学生知情明理,明白要做到文明交往就必须懂得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就必须掌握交往的艺术,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交往的能力。  3.4巧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可以做到生动、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影音俱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资源的下载、对教材的恰当处理或展示有关最新的热门话题等方式,创设良好的视听情境,能提高教材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与学习。如讲授《珍爱生命》时播放汶川地震等抗震救灾的图片、视频资料,灾难画面使学生产生了强烈震撼。通过教师对资料的引导分析,使学生对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关爱自然、延伸生命价值等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如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体验和体会家庭中的亲情和温馨;播放动画《三个和尚》,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这样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交融的场面,自然地把课文理论转为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7   3.5巧用幽默技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课堂效率低下。应该说教师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适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幽默技巧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富有生机、充满快乐。教材中的幽默的故事、形象的漫画、格言警句等教学资源,不仅能让学生开怀一笑,也能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广泛应用,以增强课堂效率。  其实,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分析研究教材,善于观察,本着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应不难找到营造快乐学习氛围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巧设结尾,强化课堂实效  结课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般而言,在新课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结尾,再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成功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晴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促进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课外,做到课尽趣末尽,使学生的求知欲始终保持旺盛状态。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进行探索与实践,切切实实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之上。7   参与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  [2]余文森等.《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  [3]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8  [4]阮蓉蓉.《激趣,激活政治课堂教学》.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8  [5]《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