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优化教学用语

删繁就简,优化教学用语

ID:3103231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删繁就简,优化教学用语_第1页
删繁就简,优化教学用语_第2页
删繁就简,优化教学用语_第3页
删繁就简,优化教学用语_第4页
资源描述:

《删繁就简,优化教学用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删繁就简,优化教学用语  2013,“土豪”火了。现在人们通常把生活中出手阔绰的人戏称为“土豪”。于是出现了“与土豪做朋友”“为土豪写诗”云云。观察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很多教师也在不经意间成了“言语土豪”:高谈阔论、话语霸权……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运用语言来履行传道、授业、解惑之职,用好自己的话语权呢?  学会倾听,别当知识的代言人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然而,千百年来,教师们把自己当成了“知识的化身”。犹如庖丁解牛般,把知识割裂开来,逐字逐句地细品文字,无微不至地品析教材,花去课堂上大量时

2、间,且有时因为方法单一,久而久之,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比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为了让学生理解“咫尺”一词,她在网上看到某一资料上说“妇人手8寸(合今市尺6寸2分2厘)谓之咫”,于是在课堂上就引导学生像教师一样,把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撑,并告知学生,像这样拇指到食指的距离就是“咫尺”的“咫”所代表的距离了。这样的距离真的是8寸吗?就是妇人的手与孩子的手从大小上来说,也该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4。教师自以为是知识的权威、知识的化身,在给学生传达知识时却犯了科学性的错误,倒还不如简单让学生明白咫尺就是一段很小的距离,于此,告诫教师们千万不能“强不知以为

3、知”“一知半解,不甚了了”就去充当课堂上的语言霸主!学会倾听,是胸襟开阔的表现。有人说,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俯下身子,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倾听者――倾听课堂,倾听学生。  体悟文字,不当情感的鼓风机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努力引导学生感受言语的转换。于是,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就出现了道德的说教、思想的霸权,以成人世界的主观臆断,让语文的情感变得严肃、狰狞,不仅没有成为教学情感的鼓风机,反而成了语文课堂情趣的灭火器。  如《少年王冕》一课中,有的教师这样

4、引导学生感悟:“王冕放弃读书,是他不想上了吗?是他不爱上吗了?”引导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到答案,寥寥数语,就勾勒出让人浮想联翩的话语,使人宛如身临其境,掀起情感的波澜。将文本的“情感因子”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无形的“红线”,让学生领悟到这是一个“孝顺好学”的王冕。此外,加强批注的指导,是学生加强体悟、领略文本情感的好方式。于重点难点处体会批注,于含义深刻处感悟批注,于语言精妙处赏评批注,于写作方法独到处借鉴批注,于课文插图处联想批注,于关键词语处联想批注……4加强批注,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获得参与的尊严感、智力上的紧张感、自悟的愉悦感与成就感。放手让学生体悟文字,是一种追寻的姿态。在课堂教学

5、的言语转换中,学生的主观感受起关键作用。他们通过身心去感触,体验到的是一份最为隐蔽、最为深切的感受,通过语言文字达到与文本的思想情感互通共融的境界。  精简提问,别当问题的生成器  应该说,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如果运用得当,会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如果滥用,或者运用不当,也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纵观课堂,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更多来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对学生的不信任,尤其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导致看待学生时,往往是“零起点”教学。  优化提问,首先在教学前应当明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标的要求有哪些,做到心中有“标”;学生会什么,学生存在

6、哪些问题,就是心中有“生”;出现问题后,应该有哪些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做到心中有“法”,有教学策略。问在言语形式的秘妙处、问在文本主旨的核心处、问在儿童学习的困惑处、问在教学境界的升华处,这样才能用问题驱动课堂有方向、有节奏、有效率地前行。在课堂中,教师应当精简提问,让“问题”真正是“问题”。教师提问要直接一些,精简集中,指向明确。“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如果想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什么都达不到。教师要问在当问处、问在关键处、问在适中处,问题切准文本内容和形式重点,且难易程度恰到好处,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此外,还要注意,放手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关注

7、到学生的好奇心,才能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多评,不当评价的独裁者4  很多课堂上,语文教师成了评价的独裁者,评价语言随意,想怎么评就怎么评;评价形式单一,“好”“很好”“读得很美”“你真棒”,标准空泛,随意发挥,一概而论地笼统地肯定和表扬,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满堂喝彩”声,教师高亢的语调充斥着课堂,让人甚感听觉和视觉的疲惫。  让学生参与评价,是一种教育的艺术。2011版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注重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