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27729
大小:7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法律知识探析恶意民事诉讼责任法律适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恶意民事诉讼责任法律适用探析辛元刚陈佳强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出于非法动机,通过合法形式提起诉讼,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某种损害后果的行为。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及表现形式恶意诉讼可以从构成耍件方面进行界定:1.主观要件: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诚信原则是公民和法人从事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的一项基木原则。诉讼主体起诉的动因是维护自身介法权益还是恶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是认定诉讼行为是否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标准,也是鉴别该诉讼行为是否为恶意诉讼的标准。2.行为要件:缺乏正当诉山。判断恶意诉讼的实质性标准是其缺乏合法合理的实体法或程序法的诉由
2、。如(1)无诉权而伪造或变造证据以达到符合法定起诉条件而诉讼;(2)不符合起诉要件或双方并无实质争议但为达到非法目的而故意提起诉讼;(3)采取不符合法律也没有合理理由的诉讼行为,以达到拖延履行债务的口的而捉起的诉讼。3.结果要件:构成对权力、权利双重侵权和实体、程序双重违法。恶意诉讼通过欺骗享有公权力的法院和法官来实现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目的,一方而,既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乂浪费了司法资源,损害了司法权威,还扰乱了正常的诉讼秩序。另一方面,恶意诉讼为实现实体法上的非法利益,又通过滥用诉讼程序來实现其非法目的,不仅
3、具有实体上赔偿的司法可诉性和违法惩罚性,还具有程序上的司法防范性和违法惩罚性。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是恶意地和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地实施了起诉、抗辩或其他诉讼行为才能构成恶意诉讼。根据川动恶意诉讼程序的当事人是否享有诉权,恶意诉讼可以分为没有诉权的恶意诉讼和有诉权的恶意诉讼。前者是指无诉权而起诉民事案件企图追究对方民事责任的行为,主要是虚假诉讼;后者是指有一个正当的诉权,但是起诉后为追求正当诉权以外的非法目的的不当诉讼行为,属于滥用诉权。1.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不合法的动机和目的,熄构事实、隐瞒真相,采収虚假的诉
4、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式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是民事恶意诉讼最常见的形式。虚假诉讼多发丁财产纠纷案件中,主要有:通过虚假民间借贷转移离婚财产;通过虚假民间借贷转移企业财产规避破产风险;通过虚假民间借贷转移即将被法院执行的财产;通过虚假诉讼认定驰名商标;通过虚假诉讼打击竟争对手商业信巻。2.滥用诉权,是指冇正当的诉权,但是为追求正当诉权以外的非法目的而进行不当诉讼行为,违背了“权利不得滥用”的自然法则。通常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1)滥用反诉权;(2)出于损害他人商业信誉或其他非法H的而滥用财产保全和知识产权诉前临时措
5、施;⑶为了拖延诉讼、拖延债务履行时间或其他不正当FI的而滥用上诉权;⑷以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祥或实现其他非法H的滥用知识产权诉权行为;(5)滥用屮请先予执行权、回避权、屮诉权等程序性权利的行为。我国涉及恶意诉讼的民事及刑事法律适用1.我国涉及恶意诉讼的民事法律适用虽然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中没冇提到恶意诉讼这个概念,也没冇关于恶意诉讼的实质性的、具体性的规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事恶意诉讼不受我国现行民事法律的规制。恰恰相反,根据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禁止权利滥用的原则性规定,以及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公民、法人由
6、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疗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我们有充足的依据对民事恶意诉讼行为进行侵权惩戒。-般侵权行为理论要求行为主体实施了违法行为,并且这一违法行为给行为相对方造成了损害后果。依据民事侵权行为法理论及前述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民事恶意诉讼侵权应该具备以下要件:(1)恶意诉讼行为。认定恶意诉讼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恶意诉讼行为主体主观上具有恶意,客观上因其恶意而实施了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2)损害后果。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成立,仍需以实际损害结果的发生为必要
7、。但应该注意,这种损害不应该仅包括直接的财产损害,还应该包括依据现在证据足以认定的名禅、精神等其他利益损害,这些损害的认定仍应依据现冇民事法律规范。(3)因果关系。即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害是由行为人所提起的恶意诉讼造成的。因此,在因果关系认定上,只要依照一般社会见解,按照当时社会所达到的知识和经验,一般人认为在同样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预期结果即可,而不耍求有因必有果的必然因果关系。1.我国涉及恶意诉讼的刑事法律适用我国现行刑法没有直接规定诉讼欺诈罪,但涉及对虚假诉讼进行惩处的罪名较多,包括刑法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
8、,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的保险诈骗罪,笫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的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和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第二百八十条规定的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以及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第三百七十五条规定的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卬章罪,第三百零七条规定的妨害作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