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21266
大小:30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05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联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段历史学科联考试卷分值: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户经营方式多样D.农民家庭生活闲适【答案】C【解析】“小麦青青大麦黄……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反
2、映出农户粮食种植、养蚕缫丝、家庭纺织等多种经营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手工产品质量如何,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不可能规模庞大,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出农民生活节奏比较紧张,故D项错误。2.《易传》:“农工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A.商人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B.手工业发展不均衡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D【解析】“农工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反映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商人来源的广泛,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
3、手工业发展的不均衡,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古代商品经济的情况,但是无法体现出高度发展,故C项错误。3.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业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18-A.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D.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城市的发展。材料不是反映城市的政治职能问题,也不涉及到市民身份、价值观念问题,不能选B和D。城
4、与市早已完全结合,不能选D。材料反映的是城与市的完全结合,强调的是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工商业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足以证明这一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4.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C.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
5、主要是为了服务于争霸战争,故C项正确;重视商人会激起社会斗富逐利之风,故A项错误;实行宽松商业政策是措施,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商人阶层是私商,不是官商,故D项错误。5.“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答
6、案】D【解析】在古代中国,土地兼并问题没有得到基本解决,排除A;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宋代经济的发展与唐末五代经济发展的关系,所以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并没有长治久安,排除C;由材料“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可知,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答案选D。-18-点睛:教材上一般只讲述了土地兼并不断严重的情况以及统治者解决土地兼并的措施,并没有涉及到宋代的不抑制土地兼并,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学习。6.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
7、控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答案】A【解析】一只汉代漆杯,竟然“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说明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细化,并由官府掌控,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效率低下,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面向市场,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故D项错误。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