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1366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谈传统剪纸艺术在教学中的传承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传统剪纸艺术在教学中的传承创新 【摘要】本文通过近几年在剪纸上的实践教学和训练,继承了我国的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精髓,并不断发展、创新,总结出学生剪纸作品传承创新的几种方法,即:1.剪纸与多种绘画形式的结合。2.剪纸的多种剪刻形式、技巧的组合运用和创新。3.剪纸与现代工艺设计的融合运用。4.剪纸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并通过各种创新形式进行教学,总结了剪纸教学的几个步骤。 【关键词】剪纸;传承创新;方法;教学步骤 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剪纸,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已有史料记载。它发自民间,植根于生活,保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遗风古韵,作者多为农村劳动妇女,从而
2、形成了质朴地艺术风格。因其有丰富的表现力,而制作的过程、工具材料又比较简单,所以易教易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动作操作能力及细致耐心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美术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广大学生对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 在双流县第九届学生艺术节中,各个学校选送的一千多幅美术作品摆满了整整一个礼堂,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很多学校就选择了中国民间传统的剪纸作为创作形式,使学生在动手能力、审美情操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传承和发扬了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不过,在展出的所有剪纸作品中,可以很明显的分为两大类:一是完全传
3、统的老式剪纸作品;二是渗透了时代元素的新形式剪纸。在展览和评比现场,许多学生和老师十分明显的表现出来,对哪怕再精细的老式剪纸虽然表示肯定,但却掩饰不住对新形式剪纸的喜爱和赞叹。其中很多创新的剪纸作品,就是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剪纸实践教学和训练,摸索总结出来的。 一.学生剪纸作品传承创新的几种方法 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我们在思考,是要求学生一成不变的传承古老的剪纸艺术,还是在学习、借鉴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呢?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证明,能够渗透新时代的审美理念,重视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挖掘当地人文特色,融入多种形式和技巧,结合现代设计元素的新形式剪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4、,深受学生喜爱。我们将剪纸的各种传承创新手法,总结为以下几种形式: 1.剪纸与多种绘画形式的结合 在剪纸教学中,一些学生因为年纪较小,对于一些细节的剪刻显得十分吃力,于是仅用笔勾线加以表现。我们从学生的这些“反传统”的想法和做法中得到启发,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剪纸本身是一种融合了创造想象、绘画造型、剪刻技艺和多种审美意识的民间艺术形式,其自身与绘画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学生平时对于绘画接触较多,了解较深入,加上绘画的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的作品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形式现代而多样。5 如:图1,作品采用线描与剪纸结合的形式,表现人与自然的的紧密关系,画面装饰性强。图2
5、,作品采用儿童画常用的油画棒打底,与剪纸相互衬托、结合的形式,表现魔法师的神奇。图3,作品采用水粉与剪纸结合的形式,表现了现代儿童少年的真实想法与生活。图4,作品采用点线面的装饰等绘画形式与剪纸相结合,表现出放风筝的喜悦场面。 2.剪纸的多种剪刻形式、技巧的组合运用和创新 常见的剪纸有折纸剪、随意剪两种,前者简单易行,后者自然细致。剪刻的方法有阳刻(只留线,去掉空白),阴刻(只留空白,去掉线),阴阳兼刻。其过程包括了画、剪、刻、染等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巧。在剪纸创作中,我们要求学生要勤于动脑,勇于创新,在传统的方法基础上,结合表现内容、形式,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剪刻技巧
6、的组合,来完成作品。同时,利用网络让学生领略悠久的天津剪纸、蔚县剪纸,注重诗情、意境的日本剪纸,善于剪影的欧洲剪纸,神秘的墨西哥印第安剪纸等。还注重吸收了木刻、黑白装饰画等现代造型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剪纸形式、技巧的感性认识。 如:图5、6、7、8,作品运用剪刻掉的月牙纹与锯齿纹等,与未刻穿的撕纸(撕掉卡纸表面的纸皮)相结合,结合其它表现方法,分别塑造了舞龙、美人鱼、武松在宇宙中打虎、学生玩耍的场面,画面松驰有度,黑白分明,趣味性强。图9、10则借鉴了剪影、木刻及黑白装饰画的造型语言,表现了钓蟹、骑车的片断,别有一番情趣。 3.剪纸与现代工艺设计的融合运用 要为学
7、生创设发展个性的机会、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于是,我们通过剪纸与现代工艺设计的融合运用,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表现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完善学生“现代人”的个性素质。 如:图11、12,作品运用现代设计构成形式及造型方式,与剪纸相结合表现了修车和时装展示的场面,画面现代感极强。5 4.剪纸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 传统的剪纸内容包括动物、植物、人物、民间故事等。以模仿的方式组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不够紧密。形式过于呆板,不能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作品千篇一律,缺少生气,无法展现学生最有价值的个性和创造力。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寻找自己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