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11655
大小:8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05
《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宏伟目标,维护农村治安稳定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繁荣意义十分重大。农村的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政权的巩固、国家的存亡。农村稳则天下安。当前农村的治安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仍囿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尤其在山区农村,相当的村委会里连基本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都没有。公安机关在经费少、警力缺等困难制约下,只能注重应对复杂多变的城镇违法犯罪侦控,而在广大
2、农村机关化、粗放型、被动反应型的工作方式没有根本性突破。部分基层治保组织形同虚设,发挥不了积极作用。笔者就如何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些初步探讨。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农村社会形态特征和农村社会治安特点,是科学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根本出发点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洞开,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出现和发展,农村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①农民个体的自由性和思想文化素质的落后性的矛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个体有了充分自由,从业选择、生活方式、活动空间均不受乡村基层组织的制约;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相对比较落后;②是经济的有限性和物欲无限膨
3、胀性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相对于城镇,总体上还较为落后。尤其在山区,这种落差更为明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的同时也带回了外面先进或亚健康的观念。受高消费的刺激,个体的享乐欲望和盲目攀比性膨胀,社会消费心理严重超前;③是人际亲和力强和自私自利小农意识的矛盾。农村再不是日落而息、日出而耕的生活方式。聚集而居、邻里相望的乡村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形成人与人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彼此了解,关系亲近,但同时又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小农意识;④是社会控制体系弱化和个体攻击心理强化的矛盾。过去“政社合一”的高度控制模
4、式逐渐解体,新的与农村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农村社会成员之间的监督制约能力严重弱化,农民一家一户自主经营,在经济、政治上对乡、村政府组织的依赖性减弱。特别是由于受社会各种消极思想和不良文化的影响,大量的闲散人员和剩余劳动力缺乏有效的控管和正确引导,成为潜在的高危人群。在这样社会形态特征下,农村社会治安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是矛盾纠纷“触点”多。农村社会成员之间的邻里关系、生活琐事、债务、婚姻家庭、土地、建房、山林、水权、道路等无不随时产生纠纷,引发矛盾;()是恶性案件“沸点”多。在农村,“人争一口气、佛争一娄香”的思想十分严重。小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秋后
5、算帐”就会引发报复性殴打他人、毁坏财物案件,并由此导致恶性案事件发生;()是治安管理"盲点”多。农村的社会治安管理,受交通、经费、管理力量等因素制约,很大程度仍处于自行消化的基础,管理力度到不了位,管理措施到不了边;()是群体事件“焦点”多。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各类纠纷、权归之争、利益冲突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这些,都造成了农村社会治安的不稳定性,加大了公安机关维护农村治安秩序稳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必须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统筹整合各种社会防范力量,建立以派出所为主力军,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防范新格局,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治安防范工作紧密
6、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派出所和基层群防群治组织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二、实施“零发案、零事故、零上访”工程,必须构建稳固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如何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地方经济、人口、环境、传统习惯和文化素质等的综合反映。XX是山区与丘陵并存的地理形态,警力与经费的制约、地理位置和治安环境的复杂,决定我们必须“选准载体、突出重点、抓好亮点”,从实际出发,积极建立稳固的具有XX特色的治安防控体系,为建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平安XX”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一)以“千名民警入万户”活动为载体,建立完善
7、的预警机制和整体联动机制,把治安网络延伸至农户,将千家万户动起来。根据派出所警力和辖区具体情况科学划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确定一名民警负责;责任区内按村设立一个治保会。每个村民组明确一名治安小组长。结合地形地貌和住宅分布情况,实行五户或十户联防。形成责任区民警治保主任治安小组长一线贯穿、齐抓共管治安的链式防范控制预警网络。在这个组织网络中,以责任区民警为龙头,以治保主任为主体,以治安小组长为骨干,以联户群为依托,实行警力前移,责任区民警驻村,将责任区民警和基层治安力量、基层老百姓融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派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