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思考

ID:31011573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思考_第1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思考_第2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思考_第3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思考_第4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思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加强理论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非均衡发展、协调非对抗性矛盾、树立非线性思维,对于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非均衡发展是实现社会总体和谐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总是由局部突破再到整体变革,在整体平衡的基础上再实现新的突破,如此循环

2、往复。按照这一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均衡发展是绝对的,而均衡发展则是相对的,是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然后到新的非均衡,再达到新的均衡的循环动态过程。正确认识和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任何差别的社会,也不是各方面绝对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并不等于平均主义,也不等于“大锅饭”,更不等于均贫富。和谐社会允许差别的存在,并不断调节差别,使差别控制在社会各阶层能够容许的限度内,压滤机滤布厂家达到社会的真正和谐。我国是一个自然禀赋

3、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这样一个基本国情中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着眼于社会的总体均衡以达到理想的和谐,更要理解地区间差异的客观性导致的非均衡的不可跨越性。既然差距是一种客观存在,就应当承认这种差距,并利用这种差距释放生产力和创造力,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动力和基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摒弃非均衡发展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要着眼于缩小区域之间发展的差距,统筹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但在实施以区域协调为目标的均衡战略中,仍然要运用

4、非均衡发展思想,重点推进、分步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既要避免片面强调均衡而导致的低效率,又要避免过分非均衡而导致的两极分化,使区域经济在“适度差别”区间运行,实现从局部非均衡发展到整体均衡发展的转变,从而促进社会的总体和谐。二、非对抗性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除尘滤布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和根本法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

5、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矛盾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个方面,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有些矛盾是由原来非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对抗性的;也有些矛盾则由原来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非对抗性的。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也并不意味着一切矛盾的消除,和谐社会同样存在矛盾。我们要通过社会平衡和协调机制,不断解决和消除对抗性矛盾,促进非对抗性矛盾的运动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协调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因为

6、有矛盾,才需要和谐;因为社会呼唤和谐,才需要协调矛盾。我们既要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充分认识到非对抗性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体。中外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并不能够自动地消除社会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矛盾得到缓解,但收入分配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地区发展差距过分扩大、价值道德观念扭曲等新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这些矛盾的共性是,都属于根本利益一致的人民内部矛盾,尽管在矛盾的表现方式上可能出现局部的群体化、激烈化、复杂化的态势,究其

7、性质仍不属于对抗性矛盾的范畴。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矛盾主体的非对抗性并不意味着其对社会结构不存在潜在的破坏性。如果协调不当非对抗性矛盾,也可能产生一些对抗性因素,其能量逐步积蓄起来,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甚至向对抗性矛盾转变,从而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和谐。和谐社会是一个良性运行的社会形态。之所以称之为“良性”,是因为在和谐社会中存在有效的矛盾协调机制。这个机制能够积极地将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使社会冲突与社会对抗通过妥协转化为合作与互助,并协调非对抗性矛盾,促进社会的不

8、断进步和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运用制度、机制的力量将矛盾钝化、缓和,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调动人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积极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强大活力。三、用非线性思维促进社会和谐的构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了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可割裂性。协同认识论认为,人类经济、政治、生态、社会和精神问题日益成为全球的、复杂的和非线性的问题,在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的现实中,局限于线性思维是极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