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06484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高中生错别字现象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生错别字现象的再思考 一、高考语文字形题取消的喜与忧 2008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取消了字形题的考查。字形题的取消,避免了备考学生大海捞针式的复习,也避免了教师在浩如烟海的字形中煞费苦心地为学生准备资料而付出的艰辛,从根本上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字形题的取消,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书写能力不做要求,在考试说明中的作文评分标准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不计,扣满五分为止。”把考查学生字形掌握能力放到写作这种具体的语言应用中去,既实现了测试内容和学生实际使用情况的统一,又反映出考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掌握能力,进而将测试的效度与信度较为合
2、理地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并贯彻,那学生的书写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几年学生的识字率和书写能力在逐年下降,作文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笔者在一个学生会干部给年部主任的检查记录上看到这样两句话:“北2后3爬桌子”“蒋台旁同学照镜子”。书写的低级错误已经达到了令人啼笑皆非和匪夷所思的地步。我曾在我市的6所高中对100多位语文老师做过调查。95%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书写能力明显下降,其中重点高中学生稍好一些,但总体来说都在下降。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用十年的时间学习国文,却有半数不过关。据一位参与高考语文阅卷的老师说,这几年高考作文
3、中的错别字一年比一年多,一篇文章中,错四、五个字是比较少的了,错十几个已经是普遍现象。这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6 二、成因分析 (一)社会多元化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学生对本国语言的轻慢态度越来越深,特别是外来语和网络用语的影响尤甚。 (二)应试教育的功利追求 学生写错别字,与教学方法有关,更与教育指导思想有关。多年来,舆论没少抨击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主宰着学生的命运、老师的待遇、学校的声誉、官员的政绩,谁肯真心抵制?事实上,包括家长在内,各方力量都在向考试“靠拢”,在高考取消字形题的考查后,出现错别字不过是个“副产品”,“正品”则
4、是那些能带来分数的“标准答案”。“标准”之外,错多少也不会影响考试成绩。如此,谁会重视错别字问题?因此,学生将字典束之高阁,不认识不会写的自动跳过,教师也不再强调学生书写的基本功,不再进行每天的检查。错字连篇的现象自然发生。 (三)高考作文扣分并没有引起师生的重视 对字形的考查虽然转到作文上,但错误的方向性是不确定的,学生并不是每天都写作文,两周写一篇算是多的,为了不写错别字,学生避重就轻,选最容易的词语入文。教师也无从要求,长此以往,学生的书写能力下降是自然的。高考作文的评分也很笼统,有限的时间,流水线式的阅卷本就有可能造成阅卷的粗线条进行,学生
5、很难知道自己作文的错别字扣了几分,不能形成指向性的评判。最终作文的错别字扣分成了一笔糊涂帐。因此,字形题考查的转向实质上并没有引起师生的重视。 (四)社会对此现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6 当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非常严重。滥用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街头牌匾、建筑物名称、商标品牌、广告用语等不规范。报纸、杂志、影视屏幕中错别字频频出现。著名的《咬文嚼字》杂志设有“追踪荧屏”栏目,专门刊登影视上的语文差错。仅2006年一年,《咬文嚼字》认定的3551条差错中有2238条是影视中的,占总数的63%。该杂志近年来针对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开炮”,找出了大量字词错误
6、。中央台尚且如此,地方媒体可想而知!长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语言岂不面目全非?我们的后代,又该去何处接触和学习规范的语言? 笔者认为,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在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小,追求目标很明确,社会对其影响相对小一些。字形题的取消及师生对此举认识的淡薄直接导致学生书写能力的下降。因为,当今的中国,功利思想毋庸置疑,高考明确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家长就重视什么。 三、解决对策 写几个错别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的母语缺乏敬畏之心。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会以自己独有的语言文字为荣,倍加珍惜,甚至为了捍卫民族语言文字的纯
7、洁,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我们没有理由不让它发扬光大。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 (一)强化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审美教育6 汉字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因为它,历史才得以铭记和续写;因为它,炎黄子孙才有了灵魂的归依。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有的端庄、匀称、和谐,韵味十足;有的沉稳,有的飘逸,千姿百态。它珍藏着华夏五千年全部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和脊梁,是中华文明经历数千年风雨依然凝聚独立、生生不息的根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它骄傲,珍惜它、爱护它!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中国
8、语言文字的审美教育,提高汉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中华文字这块瑰宝历久弥新。 (二)培养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