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97538
大小:58.0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5
《宏观调控近年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光明日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宏观调控近年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光明日报》(2017年10月10S11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全球大势和中国现实的变化,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五年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保证了经济的中高速持续增长。认清形势,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指引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现实,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的重大判断,并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本质内涵和趋势性变化作了详细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相对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传统赶超阶段而言的,是迈向未来均衡的、内生的经济发展模式之前的一个必经阶段,它具有如下三个“中高”特征或要求:第一,相对于年均10%左右高速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发展是中高速的,并通过适当的减速治理实现动力转换和体制变革。第二,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而应是以质量为导向的,产品和产业要逐步摆脫低质低端状态,向着中高端水平升级,参与国际竞争的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服务、中国智造
3、或中国创造。第三,人均国民收入正向着1.2万美元以上的中高级收入阶段迈进,居民消费将成为生产的主要目的,并替代传统模式下的投资而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除了上述三个“中高”目标特征或要求外,经济发展新常态有着明显的时间跨度,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论断,无疑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研判,为中国经济发展作了准确定位,从而也为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明晰方向,提出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盲从发达国家经验,而是要从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任务以及当前经济增长的
4、阶段性特征出发,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方法论。首先,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中央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更加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其次,围绕三个“中高”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提出了五大政策支柱及其具体要求,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再次,围绕上述理念与任务要求,确立了清晰的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即“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这四大任务不仅囊括了传统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
5、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四大总量目标,而且结合中国当前现实和发展要求,强调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结构转型和风险防范等的统一性,在提出总量目标要求的同时,更关注结构性指标的改善。从上述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的战略目标、发展理念和政策要求出发,我国在近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中,始终注重平衡好发展、改革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把经济发展的速度、改革开放的力度、转型升级的幅度和社会环境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创新手段,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时期宏观
6、政策框架,对于减弱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效应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它有以下几项内容或特点:一是实施区间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区间管理内容更宽泛,对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新增就业人数等指标均设定了一个上下限,以稳增长、保就业为下限,以防通胀、控风险为上限,力求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当超过这个区间时政府要干预和进行托底管理。而且,依据不同发展时段,上下限是可以动态调整的。实施区间管理,使得近年的宏观调控更明确、更具有针对性。二是进行精
7、准“滴灌”,掌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幅度。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政府干预难免会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需求管理的刺激政策带来的副作用是较大的,尤其是“大水漫灌”(大规模刺激政策)后遗症更大。而“滴灌”式的微调手段带来的副作用较小。三是采取逆周期管理和预期管理。除了对经济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传染”等情形适时出台宏观逆周期对冲措施外,新时期宏观调控的一个特点是更加注重预期管理,通过引导市场行为,预警预防在先。四是加强宏观审慎评估与监管。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包括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目标、评估、工具、传导机制与治理架
8、构等一系列组合。中国近年加紧建立了以央行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以推动“从数量型调控到价格型调控”“从封闭的央行到开放的央行”“从监管商业银行到监管全市场金融机构”三方面的政策框架转型,涉及“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七大方面。从2016年起,央行将已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五是不同宏观政策、调控手段之间的协调与国际合作。在近年的宏观管理中,我国始终注重财政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