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91657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善于发现并呵护创造性思维的亮点 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创造性。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指出:“只要有点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教师不要把创造看得太神
2、秘,更不能对学生的创造给予太高标准的要求,否则,我们在课堂上就难以发现学生的创造性。 其次,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萌发创造性思维的土壤。教师要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师生情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此外,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述,切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最怕在同学们面前出丑,如果教师不注意鼓励和引导,势必造成其心理上的胆怯,以至于不敢在课堂上发言。试想,一个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怎么可能有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呢? 2.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5 数学问题解决就是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
3、去解决那种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抽象问题。所以,问题解决本身就贯穿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要加强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按照“问题解决”的思路,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联想、类比、猜想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设置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且富有启发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
4、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在不影响学生理解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实践证明,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从而引起学生的参与。 3.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5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
5、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及探索性等特征中的全部或数个。其次还表现在学习的材料应不局限在教材这一点上,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作为学习的材料。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
6、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归纳为四类: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种权力。如学习了解方程之后,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放手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7、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5.理透教材 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理性且合理、合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5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我认为,要实现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每一个内容领域的编排意图,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
8、于这一单元或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话。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