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

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

ID:30991356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_第1页
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_第2页
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_第3页
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_第4页
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基本策略  摘要:校本教研提质增效的众多策略中,每日一课、同课异构、学科建模、录像研究、课题引领、读书报告会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重要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校本教研;基本策略;每日一课;同课异构;学科建模;录像研究;课题引领;读书报告会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26-02  立足学校、立足课堂的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每日一课:实现校本教研的常态化  学校周五公布下周每日一课安排并明

2、示全体教师。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讲课教师必须按教学进度授课,时间安排尽量做到讲课教师调课,听课教师不调或少调课,要求本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其他教师自愿参加,领导全程参与。研讨要求人人发言,主持人作好记录,连同教师教案一并装订存档。6  每日一课是平常课,为教师研究提供鲜活的课堂案例,创造真实情景。每周每科只安排2节课时间活动,教师不烦。天天有教师讲课,为教师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使听课研讨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搞专题活动,有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每日一课是

3、研讨课,评议结合,以议为主,注重人性化,对课不对人,目的是探讨得失,探寻规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教学,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合作、互助、协调、信任的良好教研氛围。  每日一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立足课堂研究,以案例为平台,由评判走向沟通,为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了载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教师们由原来被学校点将上课、说课到现在主动要求上课、积极发言,由强制到自愿,教师们不再把这项活动当成负担,而是看作展示自我、互相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机会而主动参与,从而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4、二、同课异构:提升校本教研的效度  按照参与教师的多少,同课异构分为一人的同课异构和多人的同课异构两种。一人的同课异构是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进行不同的构思、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虽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多人的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构思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  不同的社会背景、教育理念、课堂文化、教材要求,不同的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不同的教学点切入、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展现各自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演绎不同的精彩和效果,使教师在研

5、究时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拓宽了研究思路。教师们在比较中扬弃,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品质;互相学习,扬长避短,提升了自身的业务素养;形成个性化意见,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6  同课异构是一种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教学研究活动,有助于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它基于课例研究,充分利用了教师的各种差异这个“天然性”资源,用案例解读理论,用理论诠释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参与者;借鉴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创造性地生成自己的案例,通过传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完善了

6、参与者;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通过教学和研究的有机结合,切实解决了教学中一些问题和困惑,锤炼了参与者。  三、学科建模:提升校本教研的厚度  借鉴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查有梁教授的学科教学建模理论,创建课堂教学模式不失为另一种校本教研形式。查有梁教授的学科教学建模理论认为: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材,需要建构新的教学模式。要打破教学建模的神秘感,树立人人可以建模的观念,每一节课都可以自主建构一个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自主建构是老师在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撇开教学过程的具

7、体内容,概括出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每节课的环节约6个左右),给每个环节取一个简明、概括、有变化的恰当名称,再给整个教学过程取个高度概括的名称,就建构了一个教学模式。这样,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实践中也便于操作,简单易行,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改革开始的阶段,依靠模式的建构促进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是一个有效地推进改革的途径,经历由“入模”到“出模”6的过程是老教师正确地转变观念减少教学失误的捷径。教学模式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养成有效教学的意识和习

8、惯,也是年轻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的一种有效策略。  四、录像研究:拓展校本教研的宽度  录像为教学研究留下参考依据。现场观摩的人数往往受到限制,且复杂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学过程稍纵即逝,课堂上的众多情景难以定格,优秀课例难以再现,优质的教学资源难以重复利用,因而常常留下诸多遗憾。录像则让精彩永久保存下来,只需镜头回放即可以对精彩细节反复品味或对不足之处深入挖掘,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多次的解读与讨论。  录像研究突破了时空限制,为教师的自我反思留下印迹。教师可以随时回放观察课堂实录进行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