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

文化传承: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

ID:30990744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文化传承: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_第1页
文化传承: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_第2页
文化传承: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_第3页
文化传承: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_第4页
文化传承: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传承: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传承: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灵魂,中华文化即是一种传承文化,文化传承是提升国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文化经典的阅读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所谓“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是指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语言和文字综合运用的能力,也是构成人的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下,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普遍下降,中学

2、生作文、大学生论文都充斥着错字、病句,行文晦涩难懂,缺少逻辑性。20世纪70年代,作家余光中写下了《哀中文之式微》,感叹当代中国人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下降,而当下,国人的汉语言应用能力更糟糕,中学生作文没有生活素材,大学生做个演讲报告语无伦次,生编硬造,没有逻辑性,对于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却不屑一顾。  一、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降的原因5  国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下降有很多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关政策的偏颇。国家的相关政策就表现出重理轻文的现象。例如,国家每隔几年就要拿出大量资金奖励自然科学家,但如季羡林、

3、钱钟书等国学大师们却没有享受到如此厚重的待遇,从教育部拨款的科研经费上也看出,理工科的科研经费远远超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而且数额巨大。第二,基础教育的先天不足。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死记硬背,缺少文化经典的阅读积累,课程设置上忽视语文课程。大学亦如此,尤其理工科,唯一能够看出提高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课程是“大学语文”。第三,英语学习的冲击,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人们都在追求做“精英”(社会上很多人把精通英语的人称为“精英”)。社会评价体系也以英语的水平高低为标准,大学生必过英语四级,否则拿不到毕业证,实际上,过

4、了英语四级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有些高校的录取也以英语成绩的80%为标准,否则,此大学门槛高不可攀。第四,网络语言的影响。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语言,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苗头。[1]从目前看,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滥用,对青少年和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好处。  二、文化传承是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  面对国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降的现实状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人的汉语言文字应用

5、能力。我们认为,承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灵魂。  1.5中华文化即是一种传承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在传统的社会历史结构中存在着一个完备的文化传承体系:古代中国从蒙学馆、私塾到乡学、县学等各级各类学校,从对文化典籍的认同、整理、诠释、保存和记诵到对元典精神文化的继承,从家训、祖训到社会各界力量的监督和约束,从统治者的提倡到科举制度的实施,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共识,整个社会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文化承传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这种传承制度和机制对人们能产生一

6、种强大的社会约束力与自制力,在世界古老文明史的发展中,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以及鲜活的影响力,其内在的根源就在于此。  龚自珍研究春秋史的时候得出这样的结论:“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意思就是要灭掉一个国家,首先要灭掉这个国家的历史,人民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知道自己国家的文化,对这个国家还有什么感情可言呢?从这个方面来讲,对于历史以及对于文化传统的认同不是一个一般的问题,而是一个根本的、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生存的问题,而且从文化方面来讲,它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之所在。  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我

7、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创立新知,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延续至后代子孙。很明显,我们谈的文化传承创新不是泛指一切知识领域及其成果,而是主要指人文社会科学。换句话说,是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是以实现社会核心价值为中心的思想文化传承创新。  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自然就会产生社会历史责任感;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就会自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与陶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5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

8、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越来越称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一些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