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9850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守护教育公平底线 攻克课程改革高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守护教育公平底线攻克课程改革高地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是实现县域教育公平的主要载体。本文从目标追求高定位、配置追求高均衡、保障追求高水平、实施追求高效能等四个方面。呈现了在义务教育县管为主背景下,重庆市开县通过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来守护教育公平底线的机制构建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机制构建;实践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
2、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县管为主的背景下,在县域内尤其是边远农村县域内,要推进教育公平,要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践证明最有效最主要的载体之一就是整体推进课程改革。重庆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有人口165万,其中农业人口116万,有小学375所,一贯制学校7所,独立初中43所,完全中学9所。下面以开县的实践探索为例。来解析这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县为实现教育公平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定会有诸多启迪。 一、目标追求高定位 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目标追求高
3、定位。 (一)教育发展目标7 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过程中,顺应未来教育发展走向,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路径,到2016年,城乡、校际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形成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建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使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课程改革目标 第一,改革育人模式。加强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理性精神: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4、的公益爱心和责任担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乐观平和心态:加强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探索开展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开放视野。 第二,改革课程模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及县域地理、人文等特性。设置库区环境资源、生命安全防护、刘伯承元帅风采等地方课程,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抢险、安全救助、理想信念等内容课程化、具体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对伟人的敬仰和对信仰的尊崇。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把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打造结合起来,与学生喜
5、闻乐见的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7 第三,改革课堂模式。针对开县城区大班额与边远农村小班额并存的实际,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符合本校、本班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成立学科研究共同体,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指导。学习和借鉴国内成熟、成功的课改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学的状态、激发学的兴趣、教会学的方法,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三)课程改革长效机制目标 第一,增强课改内驱力。由“要我改”转向“我要改”,增强教师自主课改的内趋力,让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
6、展、能力为重等观念人脑人心,并能在教育教学行动中长期坚持、自觉践行。 第二,改革教学行走方式。让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成为每所学校办学的自觉价值追求,让师退生进成为教学的普遍现象,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成为主流方式,让多元、开放、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文化。 第三,改革评价机制。聘请高校专家修改完善全县学校综合考核方案,加大课程改革的考核权重,用评价导航课改,评价方式上由单一到多元,评价机制由重结果到结果与过程并重,评价主体由单一主体到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 二、配置追求高均衡 通过
7、实施以下五种办学模式。实现资源配置的高均衡。 第一,对口帮扶。城区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促进优质办学要素向农村有效转移。实行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校本教研、教育科研、质量考核五统一,优质教学设施、教师资源、教科研成果三共享,推动城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步提升。7 第二,委托管理。委托县职教中心管理县卫校、重点高中各管理1所农村高中、优质初中各管理1所边远薄弱初中、城镇小学各管理1至2所农村薄弱小学,帮助制订发展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充实调整管理团队,参与具体教学工作,实施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和考核评聘
8、等工作。 第三,机构融合。乡镇中心校与村校实行统办统管,城镇优质学校与相对就近的1所或几所农村薄弱学校实行学区制管理。实行一个法定代表人、一套领导班子、一个教师团队,统一配置教育资源,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考核标准。推行课表通排、教师混编、任课教师统筹的大年级制。将村校改为乡镇中心小学分校,实施分校校长负责制。 第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