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827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浅析历史兴趣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历史兴趣教学 【摘要】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为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这无疑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起来,而后与主动学习相结合,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提高成绩,达到我们共同的目标――学好历史这门课程。 【关键词】高中历史;兴趣教学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为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这无疑给
2、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起来,而后与主动学习相结合,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提高成绩,达到我们共同的目标――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在近年的历史教学中,我有了一些体会。 一、兴趣教学的主要途径 1.融洽感情,树立好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爱屋及乌”5是人之共性,学生尤为突出。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的学习常常带有情感性,不会用理智支配感情,而常常以感情支配理智。他们往往不是因为某科重要而去学,而是因为喜欢那科的老师才去学
3、,有时他们不愿学某一学科,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那个学科的老师,拒绝“为他学”,“亲其师才信其道”。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形象是影响学生兴趣的关键。鉴于此,教师都要力争及早地记住学生的姓名,多方面了解他们以往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授课时,和蔼中带有严肃,幽默中充满含蓄,使学生既敢于接近又激起崇拜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拉近了师生的感情,学习起来就有热情,学得也轻松愉快,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 2.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及时给学生排忧解难。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喜好探索是这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明显的心理
4、特征,教师若能及时利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他们释疑解惑是激发兴趣的又一重要途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通古博今,再结合历史教学实际,从历史经验教训联系到当今国际政治的兴衰,从宗教的产生到信仰的形成,从封建时代的思想禁锢到现代的思想解放等等,使学生感到历史知识领域如此的广阔,如此地富于现实性,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爱生如子,优生差生一视同仁。 有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刚接到一批学生,由于多方面原因,课堂秩序特别好,待时间一长,情况就会有一定的变化。此时就要抓住
5、机会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向,摸透他们的个性,力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在言行上注意保护好他们每个人学习兴趣的萌芽,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批评要含蓄,多留给他们一些进取补过的机会,保持班级成绩的均衡发展。5 4.适当插入引人入胜的小故事。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教师应抓住这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与教材有关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二、兴趣教学的作用 1.兴趣是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 学历史最好利用影视、
6、文学作品,特别是他们自小知道、熟悉的人物,刺激学生,使他们感到新奇,产生学历史的欲望,在给学生讲述教学内容之前不要急于去介绍内容,平铺直叙,而是让学生自己把能够知道的点点滴滴累积起来,这样学生的情绪也活跃起来,教师再进一步补充。比如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这节,不妨以四大发明作引子,学生踊跃举手“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然后教师进一步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前期就已出现,东汉蔡伦进一步改进造纸术,而指南针在此之前己经有了,只是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应用。除此之外此节讲
7、了建筑历法、文学史学、绘画,通过这些讲述一方面学生对此时期文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史热情,寓教于乐中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璀璨的文化底蕴无处不闪烁其光芒。其次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出在科技文化光芒的背后,是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后盾的,让学生潜移默化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兴趣是潜能的挖掘机5 通过图表把内容相关、容易产生兴趣的问题展示出来,引发学生在复习历史时的兴趣,这不仅需要纵向即历史前后间的比较,更需要进行历史的横向即国家与
8、国家之间历史发展的比较。比如,学完中国史后可以让学生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分别作专项比较,学会把零散知识串起来,自然是愈丰富,愈爱学,头脑清楚,心中不乱。这种比较以表格形式为最佳,要从多方面进行挖掘、归纳丰富所学知识。 三、运用兴趣教学把握的几个原则 合理运用兴趣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切不可把运用兴趣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稳定课堂秩序的唯一手段。万事都有个“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认为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条原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