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737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可以说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 兴趣是最好的阅读动力,它能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它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所学的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兴趣是阅读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激发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念。但有些老师可能会埋怨了,学生根本不喜欢读书,这个我们有什么办法呀?这不是强
2、按牛头去喝水吗?其实不然,小孩子不喜欢读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缺乏引导。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地要在书海里找一本适合自己的书,那是多艰难的一件事啊。这些没法找到适合自己阅读书本的孩子可以称为“无头苍蝇”,瞎读一通,毫无收获。这样的阅读怎么会吸引他们的眼球,揪住他们的心呢。虽然我们都明白,兴趣是促使人不断深入学习的动力,但要培养小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4,兴趣的形成来自于阅读过程之中,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一定要多花点心思,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年的亲身实践,我认为,我们首先要从创设一定的阅读环境入手,让孩子们自己先去真切地感受一下阅读的滋味,这是激
3、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条件。 一、精心美化图书馆,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好多图书馆的环境布置几乎相似,只是在墙上贴有一些“名人名言”,“规章制度”,“静”,“请安静”,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所有,这样太单调的布置,太过严肃的气氛,是不适应小学图书馆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发展,在一种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必须自身处置于良好的环境之中,因为良好的阅读环境有一种无声而有力的育人力量,对于直观感较强的小学生而言更是能很好地引起共鸣。因此,小学生应重在培养读书兴趣,所以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的
4、年龄特征,要以“和谐、书香、健康向上”为主旋律,设计的内容要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才能使他们主动去看、去想、去做。如书架要从传统的框架式改换成色彩美丽的、造型可爱的多样式,在墙上要贴上丰富多彩的卡通图、小专栏、喷上五彩缤纷的金色童年,名言警句、优秀的文人学士等等,让学生抬头休息的瞬间,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逐渐地领悟人生的意义。 总而言之,精美的阅读环境定能使图书馆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更受孩子们的青睐。 二、营造合适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4班级,如果多方位的做好班级布置,就会使其潜移默化地起到催人奋进,促人向上的作用。为此,我们同样要高度重视班级的环境布置,尽可能做
5、到使班级时时散发出一种浓郁的勤奋向上的气息。例在教室的墙壁上粘贴出“读书之星、精彩习作”展览区,“百科知识竞赛――争夺‘小博士’荣誉称号”评比结果展示栏,“五项常规竞赛――卫生、礼仪、学习、大课间活动、眼操”成绩公布表……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再增加一些栏目,比如,为了能够评上学校的文明班,可设立一个版面“小小约定――上学不迟到,举行要文明;纪律要遵守,上课要认真;卫生要保持,作业要按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学年、学期有特色的系列活动来布置我们的教室。比如,我们学校开展的“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踢贝贝足球,当现代勇士”的活动,可以在班级布置中加入该项活动的内容,比
6、如增加“拥有阳光卡,实现七彩梦”、“最佳足球队员”等栏目,可别忘了,在教室里的墙壁上必须附上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等,让这些名人名言成了不会说话的老师,在无形中时刻向学生们揭示阅读的意义,阐述读书的方法…… 三、理解读书的意义,养成恒久的阅读习惯 当今,在小学特别是中学学习的学生,因作业负担比较重,因而在他们的脑子中只存在有“读好书,考取好学校”这一焦点,对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根本没有深刻的理解,他们只是在上语文课时仔细听讲,认真阅读课文,但他们远远没有想到的是阅读的
7、内容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话,内容太单调了,怎么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和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在此情况下反反复复地只想想考取“好学校”4,未免显得相当滑稽可笑了吧。所以,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比例吧。”事实上,课外阅读的功效远远超过课内阅读的功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