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6850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启动作文迷宫的四把金钥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启动作文迷宫的四把金钥匙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觉得作文好玩、容易、有用。 从孩子的天性――好玩出发,调整作文教学思路,让学生感到作文“好玩”、作文好写、作文有用。作文教学内容应与孩子的生活贴近、年龄相符、情趣相投,作文教学的形式应是情景交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在孩子初学作文阶段,老师应尽量少画圈圈、少设框框,鼓励大胆作文;要淡化任务作文意识,精心设计作文主题,找出“缘由”让学生觉得作文有用,并创造机会让学生不断品尝到作文给带来的成功乐趣。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著名儿童科幻作家杨鹏经常走进课堂,给孩子们上作文课
2、。他喜欢在课堂上与孩子们直接交流,孩子们同样也非常喜欢他。为什么呢?因为他让孩子们在课堂里能够大声地笑,孩子们能够自由地表达。 二、激活灵感――开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力是孩子的一种天赋,但这种天赋需要我们去开掘,而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用现实来压迫孩子的想象。我举个例子,有个孩子的妈妈开车送他上学校,车子堵得厉害,妈妈挺着急的。小孩就在旁边说:“妈妈你干嘛不开火车去啊?”其实这句话里饱含着孩子了不起的想象!妈妈竟教训他:“胡说八道!” 有一个美国妈妈,她的孩子有一天吃晚饭之前在院子里大声对她说:“妈妈,我要去月球。”
3、5妈妈会怎么回答呢?如果我们来问问班级的学生,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胡说八道!”这位美国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呢?她说:“孩子你去吧,不过别忘了回家吃晚饭。” 这个小朋友就是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的妈妈用宽容发展了他的想象力。这样的妈妈在我们中国恐怕很难找,这样的老师在中国就更难找了! 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在作文课上更应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在一次作文课上叫孩子看窗外,问他们:“你们看见了什么?一般来讲孩子都是回答树木啊、太阳啊、云彩啊什么的,这是直观看到的东西,
4、没有想象的成分。老师提示一下:如果加上想象,你会看见什么?这时候学生的表达马上就不一样了。有的学生就会说从窗外看到了秋天。这时老师大加鼓励,因为秋天是看不见的,看见秋天是因为看到了花草等自然界的变化而联想的,这就有诗意的想象在里面了。 由此引导开去,学生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什么外星人啊、幽灵啊、飞碟啊……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了!想象之门一下子就打开了。这时,老师慢悠悠地说:“你们知道老师看到了什么吗?我看见了一个脑袋硕大、眼睛贼亮贼亮、牙齿闪着金光的恐龙的脑袋。”小朋友都“哇”地喊了起来。于是,孩子们兴趣更浓了,编写出
5、了一个个有趣的科幻故事。 三、跳出习惯――“反弹琵琶”曲更雅5 有这样一个故事:阿拉伯的一个大财主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后到,我的全部财产就给谁。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地行走,太阳炙热,沙漠烤人,没过多久,两个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这里,给他们出了一条妙计,让两人换马骑。因为父亲说要看哪匹马后到,两人一换马,比慢变成了比快。换了马,骑的是对方的马,对方的马先到了,自己的马就会后到。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
6、 这种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反弹琵琶”。“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文章产生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收到耳目一新的效果。 这使我想到了古人写诗。古人在写秋天时,大多数透露出一种悲凉、凄清的感伤情调:或者是悲秋,或者是感世。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却敢于大胆创新,反其道而行之,以自己独特的发现写下了《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句句神采飞扬,处处透露出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一改诗坛悲秋的传统,可以说唱出了古代文人的励志心声。同样是写落花,古人
7、往往慨叹“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花无数。”龚自珍则独具匠心地吟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千古名句。 其实,要把“琵琶”反过来弹,关键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要敢于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样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各种风景。 四、优化策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5 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先生介绍说,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自己决定。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
8、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均可收于笔下。 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比如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啊?我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