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6606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自信心来源于一个人内心强大的力量,来源于超越他人甚至超越自己,自信心是人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品格,所以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但自信心不是天生的,除了要建立在个人内在品质的主观基础上,还需要学校、家庭及外界社会的客观帮助与培养,使自信心带来的积极作用能照亮通往成功的道路。 关键词:自信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自信是我们自己感受自己的方式,它包括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程度,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支柱,也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
2、的重要心理品质。而自信心,又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1]。自信心是儿童个性的核心内容,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与成熟,乃至人的终身发展。 一、自信心对人发展的价值6 自信心来源于内心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来源于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实践过程。如你在完成某件事情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不断产生信心,一段时间后,你必能超越他人。超越他人后,你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强化,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所以自信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自信心强的儿童能积极主动地进入社会角色,参
3、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而自信心弱的人,对于活动没有勇气积极参与,也不敢面对困难,在与人交往时缩手缩脚,渐渐被置于边缘外,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所以人正是因为有了自信心,才会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才能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自信心在人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者或智者往往都因有着强大的自信心而绽放独特光芒。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于各个方面,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肯定的眼神,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让他们增强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从而使
4、他们积极乐观,百折不挠,勇敢面对一切问题和挑战。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人们有自信,就会努力去做,即使做不到,也会相信这是暂时的,并且绞尽脑汁,拼命努力,最后获得成功。如果人们没有自信,即使有能力做到一件事,也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不行而选择放弃,最后没有成功。 可见,自信心对人的发展有着核心和主导地位,自信的人往往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努力而勇敢地向着目标昂首迈进,实现自我价值。但自信心并非天生的,它不仅建立在个人内在的品质基础上,还需要外界社会的帮助和培养,而对自信心培养最重要的小学阶段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 二、
5、小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学校及老师的鼓励。6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老师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得优秀并充满自信。教育工作者都应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鲜明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未挖掘的巨大潜力,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尊重差异,理解差异,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依据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进行适当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知道教师对他们的赏识,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自信,毫无畏惧。 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谨记:赞扬和鼓励永远是教育的关键和必胜法宝。如果教育工作者都像电视上报道的虐待学生的老师一样,只知批评与鞭打,泯灭人性和
6、良知,那学生如何健康成长,社会又将有怎样的未来。 (二)家庭的支持。 家庭无疑是学生自信心来源的非常重要的成长环境。学生所拥有的品格,所接受的生活教育都来自于他的家庭,家庭里的任何因素或者任何波动,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剧烈的影响。在对某市西城示范小学二年一班进行自信心试验时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受家庭的影响极深,家庭,尤其是父母,没有意识到或者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心理变化,还一味地用他们的方式教育孩子,只关心成绩而忽视心理,或者只采取批评的态度而很少鼓励与赞扬,甚至有些家庭因素会让孩子心理产生极端,出现恃强凌弱的行为等。种种现象表明,家庭环境会
7、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品质,尤其在自信心的培养上要特别留意,一个温馨的家庭,家长的一句赞美支持的话语,或者多点正能量的鼓励,都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增强,积极向上。 (三)社会的认可。6 在现如今社会的大背景下,怎样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更自信地面对未来是个大难题,一线教育工作者虽然正积极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但社会只认成绩和学历及对教育观念的诸多不理解,使教育工作变得举步维艰。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这是常情,可人才的定义不只是有优异的成绩和高学历,还需要良好的德行与情操,社会需要的是人而不是纸质机器。 教育工作者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教育工
8、作者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而生活,但社会也要看清教育本身不该被传统的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应看到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社会需要认可一个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