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关系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关系研究

ID:30984306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关系研究_第1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关系研究_第2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关系研究_第3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关系研究_第4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关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意愿却相对降低,这不仅是农民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价值取向和投资收益率低下的质疑,也是对就业的社会不公平的无声反抗。面对这种困境,我们必须促进社会公平,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为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提供更对更公平的就业机会,减轻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压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农村家庭投资意愿  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与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降低的对立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

2、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法规都围绕促进发展而制定。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鼓励并支持高等教育的扩建和扩招,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年内便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2005年便达到19%。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当代社会、科技、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最初的期盼是从总体上提高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质。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操之过急,理论和实践都还不够成熟,导致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偏差甚至背离,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意

3、愿的降低便是一个重要的体现。7  相对于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意愿却并没有相应的提升,相反却有急剧下降的趋势。据2009年3月28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名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其中多是农村考生。2009年1月初,新华社播发了温家宝总理署名的文章里有一句话:“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现实远不止此。当了20余年中学教师的杨明伟说,在他执教的县一级中学里

4、,每年只有25%的初中生会选择上重点高中考大学,而20年前这个比例是60%。种种现实和数据让人深思,每年挤入高校大门的千军万马不减反增,农村孩子的脚步为何逐渐迟疑?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意愿降低的原因  (一)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价值取向的质疑  教育的价值包含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所谓教育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和评价就构成了人们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社会价值更多地关注社会上“人”的共性和共同利益,

5、强调教育对维系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作用,国家更多地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而作为单个的“人”,尤其是单个家庭的价值取向,则首要地在意教育的个人价值,即教育对个人生存、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从扩招的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目的到高校课程设置的社会需求导向,均是出于社会价值的驱动。7  学生和家长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现和发展是国家基于教育社会价值的考虑而全然不顾个人价值,个人的投资和心血只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无报酬的步骤,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意愿自然愈加消极。  (二)对高等教育投资的低收益率的反馈  农民都是

6、现实主义者,由于挣钱的不易,他们的每一笔花销或投资都要求有一定的回报。而他们投资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跳出“农门”,实现社会流动。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补助很多,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较少,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远远大于高等教育的供给,考上大学就意味着稳定的工作、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而1999年国家大力提倡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家子女能够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作用却显著下降。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相对减少与大学生日益增

7、多的矛盾、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与大学生质量日益下降的矛盾、社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与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的矛盾等,这一系列矛盾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这无疑伤害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热情。  (三)对社会公平的质疑  第一,家世背景差异导致的必然的、潜在的不公平。近期在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中显示,影响和决定人一生成就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身世。所谓身世就是所在家庭的社会阶层、经济条件和背景。良好的家庭环境即使不能给子女提供直接的资助和援手,也必然对其性格和才能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生活在良好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比生

8、活在贫困、闭塞家庭里的孩子更多地展现出自信、果敢、大方等这些影响人的成功与发展的性格特点。张德祥、周润之合著的《高等教育社会学》一书中写到:“7由于文化资本、语言、教养、升学抱负的不同,往往决定学生在学校的成功和失败。”而“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和职业愿景往往存在阶级、阶层的差别。”  第二,社会上层人士家庭给子女提供的就业条件优势。中新网2011年6月的《学习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