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杂谈》教学简案

《元宵杂谈》教学简案

ID:30978717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元宵杂谈》教学简案_第1页
《元宵杂谈》教学简案_第2页
《元宵杂谈》教学简案_第3页
《元宵杂谈》教学简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元宵杂谈》教学简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宵杂谈》教案盐都区义丰初级中学刘秀芹【教学目标】1、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节日的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释题(直接揭题“何为’杂谈'?”〉二、订正预习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了,我看了大家的学案总体完成较好,说明大家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老师觉得有两个字要提醒大家“查”“蓦”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过渡:语文是读的学科,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杂谈

2、了有关元宵的哪些内容?一则笑话:袁世凯以“上元”替“元宵”一宗惨案:朱元璋替皇后出气屠杀百姓两首宋词:朱淑真的《生查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四、研读课文,理解内涵(小组合作探究)过渡:好歌不厌百回唱,好文不厌百回读,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下面问题,再读课文。(每小组由小组长分工协作完成必做题和一道选做题)1・上面关于元宵的故事、诗词中隐含了哪些习俗?(必做题)一则笑话吃汤圆一宗惨案猜灯谜两首宋词赏花灯放烟火男女无拘同游共乐2不谈一则笑话行吗?说出理由。(选做题)不行从这则笑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元宵吃汤圆的习俗,袁世凯因避

3、讳以“上元”替“元宵”。3•不谈一宗惨案行吗?说出理由。(选做题)不行从这则惨案里我们可以看出元宵猜灯谜的习俗,朱元璋替皇后出气屠杀许多百姓追问:这则笑话和惨案有共同点吗?有封建帝王在传统节13里都有诸多忌讳,这就说明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4不谈两首诗词行吗?说出理由。(选做题)不行两首宋词里隐含了男女无拘同游共乐赏花灯放烟火等习俗,都传达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追问上只谈其中的一首行吗?不行这两首词互为补充,较全面反映了宋代元宵节的概貌,从表达的情感上来讲是一悲一喜的,人们丰富的情感生活在这里表现得酣畅淋漓

4、,更蕴含了传统节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追问2:谁能简要赏析这两首词?朱淑真的《生查子》其一,她采用了显明的对比法,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情景,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情景,一聚一散,一喜一悲,互相照应,对比性很强。而且语言通俗,乂无庸俗之感。其二,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笔法,以典型的环境,来衬托内心的活动。她对比地描写:去年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宵之夜,“月上柳梢头”的时刻,俩人秘约幽会,留下的是多么美好的回忆!今年的元夜呢?虽然“月与灯依旧”,但却“不见去年人”,触景生情,潸然泪下,以“泪满春衫袖”作结,写出无限的伤感。

5、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写灯、写观灯的人,更主要的是描写日夜思念的“那人”。开头“花千树”、“星如雨”、“鱼龙舞”,都是指灯火。接着写观灯的两种人:一是贵族,一是平民,都不是作者所要寻找的人。最后点岀“那人”只有四句,蓦然出现,给读者留下既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

6、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指导朗读这两首词(男女生分读)教师总结:屮国的传统节口与古典诗词往往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希望同学们广泛阅读,仔细阅读才能深感其味。五、课堂训练中国传统节□很多,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仿照课文选择一个节日拉杂谈谈。如中秋杂谈等。(小组研讨,说出故事与习俗,也可以说出诗句)六、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七、布置作业写一写类似的随想,杂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