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76702
大小:53.89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5
《qxnfgd-2018-0500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QXNFGD-2018-05001黔西南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黔西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黔西南州教育局黔西南州财政局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卫计发〔2018〕2号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各县(市、新区)卫生计生局、发展改革局、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医院、州中医院、州妇幼保健院:—11—为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黔卫计发〔2017〕6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做好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2、满足群众生育需求,确保服务安全,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结合我州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各县(市、新区)、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保障工作经费,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打造涵盖婚前、孕前、孕产、产后、儿童等5个时期的“一条龙”服务链,确保服务到位。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独立、稳定,坚守妇幼健康公益性服务的主阵地,妇幼保健机构的变动应征求州级和省级卫生计生
3、行政部门的意见。不得以租赁、买卖、托管等形式改变妇幼保健机构所有权性质;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二、优化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一)加快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各地要科学制定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深度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加快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十三五”—11—期末,州妇幼保健院达三级标准,各县(市)妇幼保健院均达二级标准。其中,到2020年州级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兴义、兴仁、贞丰和安龙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
4、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覆盖全州所有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州、县(市)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产、儿科及新生儿科建设,加大内部挖潜,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标准化门诊建设,提升保健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以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以及综合医院、妇产、儿童专科医院等为主体、民营医院为补充、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二)调整扩增妇幼健康服务资源。加强供给侧改革,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为原则,
5、根据群众新增生育需求,按照每千分娩量产科床位数不低于17张,每千儿童儿科床位数不低于2.2张的标准,准确测算辖区内和机构内产、儿科床位需求及缺口,调整扩增区域内产、儿科资源,着力在“十三五”中期解决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供需矛盾。各县(市、新区)要按照要求迅速摸清辖区内产儿科服务资源底数,实时动态掌握并上报产儿科服务资源运行情况。加强产科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对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的监管,控制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提高服务效能。同时,探索建立预警和床位调度机制,及时解决应急需求缺口问
6、题。(三)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11—加快州、县两级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依托全省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完善并落实母婴安全保障机制。推动以州、县(市、新区)为单位,加强救治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前急救和采供血机构等单位的协调联动,建立院际间协作救治机制,保证院前转诊和院内救治有效衔接,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急救、会诊、转诊网络。(四)大力提升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鼓励提供妇幼健康服务的
7、州级医疗保健机构与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与乡镇(街道)医疗机构纵向联合,通过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医共体、远程医疗、对口支援等方式,促进优质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下沉,提高区域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程度。全面开展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门诊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能力。2018年,实现10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孕产期保健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和计划生育服务门诊,并能规范开展服务,2020年,覆盖全州所有乡镇卫生院和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区域内妇幼健康管理、技术和服务资源实现纵向流动,带动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妇幼健康服务和管理能力,实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期健康管理、住院分娩、危急重症救治以及产后访视和康复紧密衔接的全程服务。—11—(五)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使用。要加快产、儿科医师、助产士培养,力争“十三五”时期按照开放床位数配齐产儿科医生和助产士。建立完善绩效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对产、儿科医师、助产士、护士等给予倾斜,增加岗位吸引力。建立医疗保健机构内部群体保健工作激励机制,保障从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点击更多查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