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70344
大小:6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皮克马利翁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皮克马利翁效应皮克马利翁效应又称教师期望效应,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期望能引起“实现预言效应”。即教师根据对某个学生的认知而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该学生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最终使预言成为现实。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1986年发表的一文中率先提出的。皮克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的国王,•■»*eaz他迷恋上自己精心雕刻的一尊女神的雕像,他的深情和热烈的期望果真使雕像激活成人,他如愿以偿地和女神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心理学家借用这个神话说明:教师的期望足以影响学生的行为,并产生传奇性的教育效果。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旧金山市一所学校进行教师对学生期
2、望效应的实验。实验对象是该校1到6年级的学生。学年开始时,全校学生接受一次“弗拉纳根一般能力测验”。实验者告诉教师这是一次“预测末来发展的实验”。实验者随机抽取20%的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这些学生都有“最佳的发展前途”。8个月后,实验者进行了第二次同样的测验,一年后又进行了第三次同样的测验。结果表明,这些被随机抽取的具有“最佳的发展前途”的学生真的比其他学生有了更大的提高。实验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暗示,对这些具有“最佳的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希望,从而产生了“实现预言效应”。和其它事物一样,教师的期望效应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有一个实现过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期望效应是在
3、师生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由于教师之间的心理素质、教学观点以及教学态度存在着个别差异;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成绩、个性特征以及对教师期望敏感程度存在着差异等因素,这就使得教学期望效应变得更复杂了。笔者认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应包括以下环节:一、教师期望的形成。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期望是实现教师期望效应的首要环节。教师根据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过滤、评价和组合,对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期望。教师通过观察、谈话、查阅资料、访问等多种途径去获得信息,而输入信息主要包括学生的外貌、行为、学习成绩以及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等。以此形成对学生的主观印象,产生对学生行为和成绩的不同期望。洗煤滤布一
4、般而言,教师更喜欢聪明伶俐和漂亮、整洁的学生;女学生比较听话,学习努力,遵守纪律,易于教育;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智力水平高,容易给教师留一个好印象;教师往往对家长的职业、经济状况有偏见。教师期望的实现过程是从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形成期望时开始的。二、教师期望的传递。教师根据对学生形成的不同期望,确定自己不同的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1>教师按照学生学习能力优劣来进行分组。2、教师与学生接触的频率不同,教师往往更多的关注成绩好的学生。3、教师往往给成绩好学生难度大的题目,使他们的成绩提高更快。4、教师对心目中的“好”学生表扬多,而对心目中“差”学生批评多。5、教师对期望高的学生鼓励和提示更多,对
5、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对低期望的学生则很少有具体的要求。6、教师对聪明的学生有更多的点头、微笑和直接的关注,而对迟钝的学生则相反。以上这些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传递着教师对学生不同的期望,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三、学生内化教师期望,调节自己的行为。学生会根据教师的不同期望而产生不同的反应。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经常正确回答教师的提问,努力学习,独立完成作业,他们尽量使自己的行为跟教师的期望相符合。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可信度较高,所以他们容易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期望。当然,教师恰当的、有激励作用的期望也容易被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接受。学生一旦肯定和接
6、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就会自觉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期望,这种自我期望是学生进步的根本动力,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四、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维持或调整原来的期望。作为教师期望效应结果的学生行为,为教师提供了新的信息,教师据此证实、维持或调整原来的期望,再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输出信息进行及时评价,滤布使学生好的行为得到强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产生良好的倾向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形成新的期望,使之处于良性循环中。以上几个构成皮克马利翁效应实现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互为因果,紧密相联的。在其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应该是畅通无阻、首尾相接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皮克马利翁效应。为了保证皮克马
7、利翁效应的顺利进行,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因为教师要通过教学观察等有效途径,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过滤、评价,从而对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期望。较高的认知能力会保证这项工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其次,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以及照顾全体学生和考虑个别差异的关系。要保证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方向上的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学生潜能的最大发展。要注意启发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