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62675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赵孟与鲜于枢书法复古思想对元朝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赵孟与鲜于枢书法复古思想对元朝的影响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文艺的许多领域都曾出现过复古现象。文学上,唐代的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用先秦两汉的散文体代替六朝以来的骄文,引起文坛的一股风尚。绘画领域内,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倡导复古学习五代宋元诸家,以挽救靡弱的画风。而在书法的领域内元代也出现过较大的复古潮流,对中国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元代前期,赵孟?、鲜于枢等书法家,当称元代前期复兴晋代书风的中坚人物。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书法“复古运动”。关键词:赵孟?;书法;复古思想一、元朝“复古”思潮的背景在元朝,统治者统一全国之后,推
2、行了残酷的封建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由于对汉人的歧视和打压,汉文化受到了破坏和摧残,这对汉文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而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又十分注意吸收和借鉴汉文化。因此一部分南宋文人虽然应诏做了元朝的官吏,内心却十分矛盾,另一部分人以隐居来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决心,却又十分仿徨找不到出路。面对民族文化的危机,一部分元朝的文人用“复古”的方式保护和延续了汉文化传统。在书法上,元代前期,赵孟?、鲜于枢等书法家,当称元代前期复兴晋代书风的中坚力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书法的“复古运动”。二、赵孟?书法复古赵孟
3、?是元代的书坛领袖,他的出现使元代初期的书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在元代初起,书法呈现出自古以来最低糜的状态,因此赵孟?开始倡导”复古“的书学思想,其原因主要为元代的人文背景,书法发展的现实要求及其矛盾人生。他的”复古“的书学思想是以重法为基础的,崇尚魏晋、推崇二王,同时在书体上复兴篆、隶、章草。他提出的“复古"书学习思想,影响了元一代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赵孟?的复古书法观集中体现在这样一句话;“当则古,无徒取于今人也。”无论是在诗、画、印上,赵孟?的艺术审美观完全是以崇古为立场的,这种崇古
4、思想,导致了他在书法上以晋人书风为尚再由魏晋上溯两汉、先秦,涉猎行、楷、今草、章草、隶书、小篆乃至籀书。从影响上可见赵孟?在书法史上突出的贡献。在赵孟?之前,北方书家多宗颜鲁公,学习苏、米的人也不在少数。但自从赵氏书风的风靡,一股向晋人学习的复古思潮占据了整个朝野。赵孟?的书法对书法史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晋唐古法的追求,其影响之大,从元影响至明清三代。在赵孟?去世之后,他的家人和学生竭力发扬其高举的复古旗帜,如赵雍、虞集、柯久思、张雨、王蒙等人都受到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明代的文徵明、祝枝山等人也从他这里汲取营养。直至
5、清代的乾隆年间,因为乾隆皇帝对赵孟?书法的推崇,赵体书法更是风靡一时,甚至影响到当时的刻书业。可以说,赵孟?在书法史上是上承晋唐、下开明清的一位桥梁式的人物,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书法家。三、鲜于枢书法复古从时代背景影响上来看,书法发展到南宋,承接着北宋以来“尚意”书风的余响,书家热衷于表现自己胸中的意气但却忽视了古法,书法渐渐地走上末路。元初的书法依然延续着南宋日下的书风,鲜于枢为了扭转元初书坛颓废的局面,选择了一条上溯晋唐、取法古人的书法道路,提出了书法“复古”的主张,为整个元代书法的“复古”奠定
6、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有力地推动了元代“复古”书风的形成。鲜于枢的“复古”思想也是在元代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他“复古”的实质统一于元代的“复古”实质,而鲜于枢“复古”书风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因素。除了他自身的勤奋努力外,还受到了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鲜于枢很善于学习古代书家,他在古代书法墨迹品鉴方面的水平较高,他收藏过大量的书法墨迹,这些书法墨迹为他学习古人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这是他“复古”书风形成的客观因素。此外,其丰富的师友交游经历也是他“复古”书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鲜于枢“复古”思想的内涵包括“崇晋”与“宗唐”,在
7、元人“复古”思想的深处存在着对“晋韵”和“唐法”的冲突,这种矛盾不是元代始创,在宋人书法思想深处已有所体现,“尚法”的唐人已经把艺术技巧发挥到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结果是造成了魏晋“高风绝尘”、“萧散简远”境界的衰落。盛唐与魏晋的审美趣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经过宋人的一番比较学习后,为了达到“自岀新意”的目的,最终提出了“尚意”的口号。就像人的遗传法则一样,宋人的这种矛盾也自然地传递给元人,在鲜于枢身上亦有所体现。他的书法思想中,既包含对魏晋书风的宠爱,又割舍不开对唐法的依恋。他面对矛盾并没有象宋人那样回避问题,另辟
8、蹊径,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来面对它。那就是融古通今,合二为一。从鲜于枢早年的学书经历来看,他在北方最早是师从由金入元的张天锡和姚枢(雪斋)的,而张天锡的书法风格为“真字得柳诚悬法,草师晋宋”。从这来看,从早年的学书伊始晋唐审美趣味的矛盾就已经渗透到鲜于枢头脑中。此后,鲜于枢南下江浙,逐渐的接触到了更多的晋唐名迹,这使得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