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新人教版

ID:30961909

大小:13.3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1-04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国家的产生夏朝建立商朝建立西周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475年社会变革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商鞅变法开始主题概括总体特征: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诸侯争霸称雄,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两大制度:世袭制和分封制三大王朝:夏、商、周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重大战役:商周牧野之战、晋楚城濮之

2、战、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重要改革: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形成)考点速记考点1夏、商、西周的建立(识记)西周分封制(理解)1.夏朝的建立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都城在阳城(在今河南登封)。意义: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的开始)。王位世袭制:指帝王的位置世代沿袭的制度。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商朝的建立概况: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汤灭

3、夏),商朝建立。盘庚迁殷: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3.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大战)。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周初形势图镐:在今陕西西安晋:在今山西翼城4.西周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内容:(1)分封诸侯: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2)诸侯的权利: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在封国内诸侯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民众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和士;(3)诸侯对周王室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

4、,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1)积极: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消极: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导致国家分裂,诸侯争霸。考点2春秋争霸(识记)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2.春秋争霸概况: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

5、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周 王城在今河南洛阳晋 都城在今山西翼城齐 都城在今山东淄博楚 都城在今湖北荆州春秋争霸形势图主要霸主:齐桓公(春秋首霸)、晋文公(退避三舍、城濮之战:晋楚之争,晋胜,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问鼎中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卧薪尝胆)。影响:春秋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考点3战国七雄(识记)形成:(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6、2)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咸阳 秦都城,在今陕西咸阳桂陵 在今河南长坦长平 在今山西高平马陵 在今山东郯(Tán)城战国形势图【巧学速记】七国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参战国:魏、赵、齐;马陵之战(减灶诱敌)——参战国:魏、齐;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参战国:秦、赵。战国的时代特征:新旧交替、社会剧变。考点4商鞅变法(理解)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法家)、秦孝公原因/背景:(1)铁农

7、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根本原因);(2)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3)百家争鸣,为变法提供了指导思想。目的:顺应新形势,富国强兵。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对秦国封建制度建立起决定作用)。(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发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触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影响:(1)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

8、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形成。(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性质: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或封建性质的改革,是战国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