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

ID:30958567

大小:12.81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1-04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_第1页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_第2页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_第3页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_第4页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二部分专题突破[2014湘潭34、2014怀化37、2015郴州34、2016株洲29、2015株洲29、2015衡阳29、2015岳阳52]热点:2016年9月18日,第17届不结盟运动(NAM)首脑会议在委内瑞拉闭幕,会议通过了指导不结盟运动未来3年发展的《玛格丽塔岛宣言》。轮值主席国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表示,不结盟运动将继续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解读: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局势,不结盟运动将会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程。本专题主要梳理了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旨在全面认识世界政

2、治格局的发展历程,明确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因素,从而积极应对。专题讲解线索1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1月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火索/催化剂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起国德国交战双方协约国(英、法、俄)同盟国(德、意、奥)。轴心国集团(日本、德国、意大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苏联的卫国战争——二战规模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柏林战役——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战败,协约国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轴心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苏联和中国在东部战场上取得巨大胜利。中国的抗日战

4、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巨大的胜利;(4)世界各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证明非正义战争必将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特点范围广,时间长,涉及国家多,伤亡人口多,经济损失大。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影响(1)帝国主义国家: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等);(2)社会主

5、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1)帝国主义国家: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对人类: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摧毁了法西斯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影响(3)各国人民: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4)新式武器的(飞机、坦克、远程大炮)出现,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3)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4)新式武器:航空母舰、原子弹等的使用,使战争更加残酷,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线索2一、凡

6、尔赛—华盛顿体系政治格局的演变时间1922~1941年背景(1)一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2)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非洲、亚洲的秩序。形成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评价(1)积极作用: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2)局限性: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奴役弱小民族国家基础上的,为战后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的产生埋下了祸根,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

7、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冷战格局)雅尔塔体系时间1945~1991年形成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在会议上作出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瓦解1989年的东欧剧变,打破了雅尔塔体系;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雅尔塔体系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民主建设,同时它也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对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冷战格局)时间1955~1

8、991年背景(1)第二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