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56407
大小:7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云冈石窟佛文化的影视传播内蕴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云冈石窟佛文化的影视传播内蕴分析云冈石窟开凿1600多年来,一直以其“真容巨壮,世法所希”的气魄闻名于世。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含蕴,寓意深刻的雕刻、绘画、服饰艺术等,向来为世人所称道。但云冈石窟真正走进影视艺术传播视界,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1979年,由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李四光》在云冈石窟拍摄外景(此片已无法观览,故不做分析);1980年,电影《戴手铐的旅客》在云冈石窟第3窟拍摄;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剧组利用云冈石窟作为外景;2003年,著名影星刘德华、张柏芝联袂主演的《大块头有大智慧》把云冈石窟作为重耍的心理现实背景。这些影视作品屮的云冈石窟,有的
2、作为善恶反讽而存在,有的则突出“因果”与“轮回”,云冈石窟内蕴的佛教文化,在经历丁拒斥、融合和弘扬三个阶段后,在不同的话语背景下得以大面积的传播。一作为情节对比的石窟文化以大同鼓楼和云冈石窟作为叙事背景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是属于法国文论家普尔蒂拉所提出的“36种情境”之一的“被追捕”故事。被“四人帮”爪牙所控制的公安局成了权力和腐败的隐喻所在。肩负着神圣使命的公安侦查员刘杰反而成为被追捕和杀害的对象,以程式化面目出现的、杀害保密室工作人员小黄并盗走导弹燃料的潜伏特务苏哲,则以公开而“正直”的身份对刘杰进行迫害。在“鼓楼”与女特务接头后,沿着“古城墙'潜入
3、“云冈石窟“的苏哲对紧随其后的刘杰进行了致命打击。影片进行到17分30秒时,以“转”的镜头处理方式出现的云冈石窟轮廓,隐喻着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玄机”效果。苏哲将逃匿地点选于此处,不仅在于其“荒蛮”的性质,更暗示其隐秘性。用俯瞰式拍摄的石窟第3窟外景,显示出入与外界相对时的渺小与微不足道。那些黑魅魅的洞窟,预示着刘杰将被“吞噬”的可能,潜在的危险所带来的悬疑效果,有一种被“扣子”扣得越来越紧的感觉。第3窟内的回形走廊内,黑暗与危险如影随形,更给情节涂抹上了紧张色彩。云冈石窟第3窟是石窟屮规模最大的洞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
4、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三尊造像。事实上,第3窟开凿的目的并不在于造像。而是僧人们进行礼佛活动的场所。把云冈石窟第3窟作为主人公“遭难”的地方,暗含了主人公此吋“修行”期间所不可避免的苦难,也预示着他的浴火重生。发牛在脚手架上的刘杰与一批所谓“革命派”的打斗,是一场“正义”临时处于下风的较量。当刘杰被人暗算时,那种常用的斜幅式和摆振幅式旋转镜头,使被变形的四大金刚的烦目显得极其狰狞。笔者认为,在这里,作为“封建残余”的宗教,显然是与当时的主流话语相对立而存在的。慈眉善冃的佛像雕刻,此时不仅是无生命的存在,更是不辨是非、不
5、明真相的“异己力量”的体现。因此,在此片中,云冈石窟所蕴藉的佛教文化,是作为被“拒斥”的异己力量,不见容于当时的主流话语的。二作为叙事背景的石窟文化电视剧《西游记》第18集《扫塔辨奇冤》中,云冈石窟与故事发生点金光寺的交叉切入,用交叉蒙太奇的方式交代了发生在和尚们身上的冤屈。孙悟空、猪八戒惊奇的眼光,是对发生在这个塔寺之上的不同凡响的“奇冤”所做的铺垫,被吊于第5窟佛像前的无辜和尚和被关押在第3窟中的和尚群体,与面前矗立的佛像在时空上构成了一定意义的反讽。叙事的展开是由一个独坐于一佛龛中的和尚的回忆开始的。当“受冤的和尚”随后将他们领到第5窟中时,以特写方式
6、出现的大佛,暗喻了佛Z力量的伟大,并预示着奇冤的被昭雪。云冈石窟第5窟中的大佛是石窟中最大的坐佛,以旋转的镜头依次出现的明窗、莲花藻井及迦叶和阿难的造像,暗示着“佛祖在心屮”的意蕴。回形廊是第5、6窟共有的开凿方式,以回形廊作为叙事的场所,并由此展开叙事,不仅暗含着此事的曲折离奇,也预示着最终结果的拨云见日,重见光明。《西游记》于“游戏中暗藏真谛”,其“三教化一”的心学思想使得其结局总是以和谐的人团?A结束。以静物形态出现的云冈石窟,不仅成为故事呈现的物质场所,更成为佛教文化在彫视传媒中的有力载体。当然,这种静的物是以动的人的喻示才能蕴含意义的,“物的环境在
7、银幕上的表现是为确能达到人物的高度……但是在艺术片,只有人才是衡量一切物的标准”作为电视剧《西游记》所展开的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云冈石窟为背景的第18集完成了与整个主题的无缝契合合。笔者以为,《西游记》第18集中所叙述的因“妖祟”作孽而使佛文化几至遭受灭顶之灾的故事,是发生在北魏时期著名的“太武帝灭佛”事件的艺术再现,太武帝“斥佛教'西戎虚诞,妄生妖孽下诏令在魏境悉坑沙门,破毁佛像胡经。第一次毁佛行动使佛徒大批南下”。当冤案昭雪,王权与佛教“重归于好”Z时,又暗示“崔浩于毁法后四年被诛,太武帝颇悔前事”的历史片段。以艺术的方式展示这一事件,使受众荡去悬在历
8、史上空的浮云,重新解读其内在的意蕴,表明“佛教与统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