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的新支点

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的新支点

ID:30953829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4

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的新支点_第1页
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的新支点_第2页
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的新支点_第3页
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的新支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的新支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师工作室:敦师成长的新支点10月24日至25H,由中国教师报和吉林省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在东北师大附中拉开帷幕,吉林省教育学院院长张德利、屮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华蓉、吉林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南京大学教授桑新民、东北师大附小副校长于伟、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国珍、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等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700名与会校长、教师、名师工作室代表,共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如何直面自身困境,突破发展瓶颈。飞了4个小时,穿越了大半个中国,经历了将近一天的奔波,10月23EI,贵阳30屮校长李文黔终于从大西南来

2、到了大东北一一吉林长春。尽管旅途劳累,但10月24日早上9点,来到“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会场的那一刻,他的心瞬间被“点燃”……会场坐得满满当当,过道也挤满了人,接下来的专家报告、团队分享、成长案例更是让他大呼过瘾,“真是受益太大了”。说“受益”的不仅仅是参会者,还有与会专家。许多专家在不做报告的间隙,手持录像机全程录像,推掉其他活动全程听会,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场有关教师如何学习和成长,能够让人深度思考的盛宴”。名师意味着社会担当“名师很热,但当前名师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却存在很大盲目性。”南京大学教授桑新民一针见血,道出问题。在他看来

3、,官本位、钱本位这两只看不见的手,让名师面对着诸多诱惑、风险和压力,所以必须首先要弄清楚何谓名师,才能返璞归真,冋归教师之道。何谓名师,在桑新民看来,他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教育哲学,而且在创造性的教书育人实践中内化为教育家特有的人格魅力,同时还必须在各种现实的挑战、压力和诱惑而前肖然不动。“名师是铭刻在学生心灵深处,影响其一生的教师。名师是需要传承的,他善于在创造性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讲到这里,这位66岁的老教授特别举了自己中学吋代的蒋老师,这位老师从学校退休后,还自费到比利时去读硕士这样的老师没有人不佩服

4、,这才是真止的名师。”桑新民由衷地说。提起名师,于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老校长、东北师大创始人陈元晖,这位早年毕业于师范的老教师,不仅是教育家,也是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而他特别重要的一句名言是:“附中的老师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在于伟看来,名师是超越日常的单调性、重复性、事务性,赋予平常的教学以新意,赋予司空见惯的教学以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色彩的教师。“名师是距教育家最近的老师。”于伟认为,名师之名,不是功名之名,而是从自在发展走向自为发展,努力将个人经验提升为教育教学思想,有思想、有情怀、有功夫、有风格、有传承、有贡献、有影响、

5、有境界的名。在于伟看来,名师的成长离不开“群落”。作为培育名师的地方,学校要创造有利于名师成长的牛态环境。而作为名师的孵化器,名师工作室要带领更多的教师成为名师。“名师'出名',是为了让更多的同行受益、学生受益。由此,名师意味着社会责任的担当,意味着从成就个人走向共同体的发展,进而成为有眼界、有胸怀、有大爱的引领者。”而与会的70岁高龄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现身说法,证明名师Z名,名师Z责。“教师应该是幸福的,而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个人都能跳得很高,让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走向一种辉煌。”作为与会者中资格最

6、老的教师,黄玉峰说,“如果老天给我10年,我继续教书;如果给我20年,我述在教书,这是我最幸福的事。所以,年轻教师更不能'中途而废',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吧。”此时,全场掌声雷动。信息吋代的名师工作室“转型”名师工作室承担着培育名师的重责,但也有不堪重负之苦。这一点,于伟感同身受,对于名师工作室开展工作之难,他总结出六大问题:难参与,许多偏远地区的教师来不了;不支持,有的学校不给经费、不准请假、不给吊课;活动难,因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在同一个层面搞活动;交流难,难于有较为深度的交流;设计难,工作室搞的活动,有的时候内容雷同,效益不高;协同

7、难,区域之间交流协调往往存在各种障碍。对此,桑新民深以为然,“许多名师向我反映,活得太累,生活不是很开心。”让他更为忧心的是,教育信息化本应是为教师减负的,但信息化后,一些名师反映比以前更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信息化”、“阅读”、“跨界”成为本次博览会的关键词。“在'互联网+'吋代,碎片化学习越来越重要,我们要侶导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型组织、研究共同体的构建,倡导碎片化学习。”于伟同时建议,教师要从小课题入手,做接地气的研究者,做思考的行动者。而桑新民更是给予了更为具体的建议,在他看来,名师一定要融入数字化生命环境,而微课正是提升与展现名师及其团

8、队综合实力的生长点与窗口。他认为,作为网络课程的“细胞”,“微课”以其短小、简捷、便于驾驭,也便于共享的特点,成为课程创新中最活跃的实验舞台和抓手,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