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河中石兽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河中石兽课件 新人教版

ID:30950713

大小:13.29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1-04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河中石兽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河中石兽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河中石兽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河中石兽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河中石兽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河中石兽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中石兽纪昀文言知识1.字音字形河干() 圮() 棹()曳() 铁钯() 木杮()湮() 啮() 臆()募()溯流() 欤()gānpǐzhàoyèpáfèiyānnièyìmùsùyú文言知识2.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求之于上流(介词,到)必于石下迎水处(介词,在)如其言(依照)如是再啮(像)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闻之笑曰(代词,指代这件事,即顺流而下寻找)沿河求之(代词,它,指石兽)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一老河兵闻之(代词,这件事)为于如去

2、之字词知识3.古今异义阅十余岁(古义:经过,经历;今义:阅读)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发语词;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是非木杮(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求之下流,固颠(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一种学科)渐沉渐深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义:听觉器官)文言知识4.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暴涨(动词活用为名词,河水)5.文言句式(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3、可译为“被”)(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应放在动词“求”的前面)(3)省略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作者作品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谥号文达,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负责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文章主旨文章通过

4、寺僧、讲学家、老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或常情主观作出判断。文章脉络重难点探究1.如何理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是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这是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主题。重难点探究2.课文是怎样结构全文的?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

5、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重难点探究3.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

6、是对的?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总体来说,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曳铁钯(  )  湮于沙上(  )啮沙为坎穴(  )  石必倒掷坎穴中(  )溯流逆上(  )  据理臆断(  )2.解

7、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一寺临河干 临:干:(2)山门圮于河 圮:(3)阅十余岁 阅:岁:(4)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pǐ zhàoyè yānniè zhìsù yì靠近。 岸边。倒塌。经过。 年。研究、探求。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如是再啮古义:今义:(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3)但知其一古义:今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岂能为暴涨携之去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

8、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这样。判断动词。事物的道理、规律。一种学科。只。但是。C5.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6.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  )A.尔辈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