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42474
大小:2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期末试题(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屮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③维护农民切身利益A.®B.①②②巩固专制王权需要④实现儒家仁政的社会理想C.①②③D.①②③④3.“锄禾日当午
2、,汗滴禾下土。谁知盘屮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4.北宋苏洵:“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也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千耦其耘式经营B.m庄式经营C.租仙式经营D.自耕农式经营5.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
3、的是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Z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反对工商为末6.“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广泛出现始于
4、()A.汉朝B.六朝C.宋朝D.明朝7.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洛阳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贩卖越窑的青瓷B.“俞大娘航船”C、与商帮一起住在会馆里Do有自己的房舍、车坊等经营场所8.在我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出现了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下列市镇中不属于四大商业名镇的是A.汉口镇B.佛山镇C.平遥镇D.朱仙镇9.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珪琅彩。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4.与下图中②对应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发展
5、迅速,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产力16001700180019002000Q年)A.蒸汽机的应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电子技术的应用D.网络技术的应用5.张窖开办大生纱厂时说:河北通州生产棉花,这是日本纱厂生产的原料来源。把棉花卖给日本纱厂,日本纱厂出售成品从屮取利,这无异于沥血肥虎。这样下去,民众FI益贫困,国家如何能够强大?现在大生纱厂已经开张,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务必办好工厂!这番话反映了:①日本掠夺原料②张骞主张实业救国③日本进行资本输出④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轻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
6、.下列有关近代以來上海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第一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派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C.1924年,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D.1906年上海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7.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吋人们这样做:A.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C.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4.安徽风阳县长期属于贫困县,22年來没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3.8亿斤粮食。但1979年凤
7、阳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这一历史巨变主要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D.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15.“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o”这一现彖产生的彩响有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④加速了农村两级分化A.①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15.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如下报纸载文:“我数十年历史Z蚕桑事
8、,不沦亡于敌伪铁蹄Z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刼!”请你判断此种现象出现于A.1946〜1949年B.1927〜1936年C.1937〜1945D。1928年左右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改变了所有制形式②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改变了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is.近代以来屮国服饰文化也在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