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提升解题技能四“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课件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提升解题技能四“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课件

ID:30939298

大小:12.85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1-04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提升解题技能四“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提升解题技能四“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提升解题技能四“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提升解题技能四“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提升解题技能四“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七文言文阅读提升解题技能四“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目怎么命——洞悉3大特点正误怎么判——从5个角度思考、从10个设误点上判断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角度一:比对人物误解形象 张冠李戴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颠倒 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曲

2、解文意 归纳不全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角度五:比对关系改变因果 事件杂糅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参照上述5个比对角度和10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命题设误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

3、文是否一致。命题设误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比对方法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命题设误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

4、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命题设误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比对方法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命题设误改变因果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

5、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比对方法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的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