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知识主线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阐述了20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在调整中创新。主要表现:(1)两种经济模式的形成: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单纯靠市场调节经济,政府尽量减少干预经济;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2)两种经济模式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
2、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开始进行改革,但都未突破斯大林体制束缚,以失败告终。(3)两种经济模式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西方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重视科技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迎来“新经济时代”。苏联解体,证明斯大林体制的失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主干知识整合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考题角度备考分析最新考纲考题角度备考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
3、015·海南卷,17:新经济政策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2)2014·全国Ⅰ卷,34:苏联工业化初期(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被采用)(3)2013·海南卷,18:1922年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1.高频考点:本考点重点考查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背景、特点与影响。2.备考策略:(1)苏俄(联)经济政策的考查侧重于背景、特点和影响,在表述相关内容时,注意考题可能出现与教材内容一致但表述不一致的说法,造成熟悉问题“陌生化”的情况。(2)苏联的经济改革从未在全国卷中出现,预计明年出现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建议复习时淡化处理,不必苛求细节。(3)本考点很多内容与“三农问题”相联系
4、,学习中注意与新中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相联系,通过对比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1)2016·全国Ⅱ卷,34:“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2)2015·全国Ⅱ卷,34:“斯大林模式”(粮食出口为工业建设做出贡献)(3)2013·全国Ⅰ卷,33:“斯大林模式”(十九大报告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4)2013·全国Ⅱ卷,35:“斯大林模式”(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主干知识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国际: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
5、涉。②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目的:“一切为了前线”。(3)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②工业:普遍实行,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③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④分配:强制劳动,实行“”的原则。(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评价①积极: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②局限:损害了农民利益,不利于生产力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主干工业国有化不劳动者不得食2.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经济困难: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
6、织所有企业的生产。②政治危机:农民对日益不满,频繁发生暴动。(2)开始: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3)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代替余粮征集制。②工业: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4)意义①理论上:找到了一条过渡到的正确途径。②实践上: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得到巩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外国资本家自由贸易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3.“斯大林模式”(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①实行工业化和。②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③逐步取消新经济政
7、策。(2)主要表现①所有制度:实行单一的,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管理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经济体制:实行排斥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管理手段: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影响①积极: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②消极:片面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为积累资金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模式日益僵化,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一体制,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