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

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

ID:30932458

大小:59.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4

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_第1页
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_第2页
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_第3页
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_第4页
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学情—学法”的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摘要:以“化学平衡常数”为例,基于学情和学法研究,设计了学习内容、展开了教学反思,努力使学习设计和教学改进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探究学习法的内涵。关键词:学情;学法;学习设计;课后反思;化学平衡常数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1-0042-04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14“一堂好课,学得好才是真好,教得好不是真好。教师教得好,如果学生没学,就等于无效教学。当教师关注怎么教时,课前准备出来的只是教案,当教师关注学生怎么?W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出来,

2、这叫学案,将学生真正当作推进教学的主体”[l]o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革要求教师基于学情研判来设计学习内容。那么,如何了解学情,如何再针对性地选择学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学情和学法的研究。一堂课后,教师还会及时反思,也需要从学情和学法两个角度去重新审视原有的设计并积极寻找改进措施。本文尝试基于“学情一学法”研究展开学习设计和课后反思。一、基于学情和学法的教学策略1•分析学情平衡常数是从定性转入定量层面继续深入研究化学平衡状态的一节内容。在学习平衡常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及判断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铺垫,也是学习平衡常数的逻辑起点。但是学

3、生的现实起点未必与理论的逻辑起点相一致。教师有必要通过课前的预习事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进度与难度。为此,可以设计课前预习发放给学生,并耍求完成;之后上交批改,再到课堂上针对性分析。学牛已会的知识只需简要展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们不足之处,加以分析引导,并在课堂上强化,力求使课前掌握的学情资源有效转化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抓手。除了知识起点外,充分了解并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学习内容也是顺利推进教学的关键。刚刚经历高一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形式运算”的初级阶段,思维方法处于由经验型向推理型的过渡期,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习惯于粗糙的定性观察,精确的定量计算意识

4、还比较薄弱。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要求学生从定性认识提升到定量认识,对不同的学生來说,或多或少会都存在一些阻力。因此,设置问题情境突显定量分析的必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减少心理上的学习阻力,并通过本节课定量研究的体验建立起自觉使用定量意识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2.研究学法了解学情后,我们的焦点就落在学法上。新课改挑战传统的学习方式,耍求我们走出传统学习方式的误区,变单一为综合,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接受为意义建构,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当代革新。根据化学知识的产牛来源,化学平衡常数属于事实性的知识类型。事实性知识需要通过探究学习方法,因为它本是來源于化学家用理性之光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索的结果,不是

5、静态的科学结论,而是动态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学习这类知识需要借鉴它的生成方式,即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模仿和体验这一类知识的获得过程[2]。从探究对象看,本节课以科学探究为主,可以借鉴针对数理逻辑问题进行的数学探究和针对符号体系进行的符号探究;从探究目的看,本节课以发现型和表达型为主,可适当融入应用和技能探究;从探究的方法来看,主要是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设计与表征,但可以渗透实验探究的科学意识[2]。本节课是通过提供数据、表格等素材,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再进行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评价、信息应用的一系列过程,从而学会使用探究学习法建构新知,也实现了课堂中“不是教师在前面传递信息,而是在

6、后面保证学生实现学习信息的自我转换的深度学习。”二、基于学情和学法的学习设计1•课堂环节在弄清学情和学法后,笔者以此为据,设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下是教学框架。选择的情境是来自初中教材的一个习题,给学生熟悉的感觉,也很快将他们吸引到本节课的主题中。除了引导学生从定性转入定量角度去思考,也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使之成为知识应用的一个有力载体。课前预习的内容分别从速率和浓度两个方面让学牛回顾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再利用提供数据计算化学平衡时刻的浓度关系。速率、浓度是与本节课最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为理解平衡常数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尤其是几种物质浓度关系的计算是得出平衡常数的

7、前提,但若在课堂上完成会占用太多时间。因此,笔者尝试将教学重心前置,以分散难点,使课堂节奏更为紧凑。笔者在批改学案时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有意关注这个问题,设计了“环节5”和“环节6”(见后),并在学生完成过程中加强巡视和重点指导,以强化化学学科中的计算意识与计算能力。最后,针对不同学生绘制的图中浓度大小各不相同,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平衡时刻浓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