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28611
大小:5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4
《能源类:电力发展的未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展望未来,再用50年的吋间,在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木实现现代化,使人民享有更高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这一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电力在未来50年稳健的发展。一、在提高能效的基础上提高能源・电力消费水平世界在发展,人口在增加,要求能源・电力有相适应的增长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需要,尤其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快速发展的后进国家,经济增长对能源•电力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这一历史性规律短期内不会逆转。世界人口1950年只有25亿,1999年增加到了60亿,是1950年的2.4倍;世界能源消费1950年为25亿吨标准煤,1999年已增加到122亿吨标准煤,是
2、1950年的4.9倍;世界发电量1950年为9544亿千瓦时,1996年达到了13.6万亿千瓦时,是1950年的14.3倍。我国人口1952年是5.8亿,2000年增加到12.7亿(不包括港、澳、台),是1952年的2.2倍;能源消费1953年只有0.54亿吨标准煤,1999年增加到13亿吨标准煤,是1953年的24倍;发电量1953年只有92亿千瓦时,2000年增加到1.33万亿千瓦时,是1953年的144倍。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世界能源危机、70-80年代持续10年之久的两伊军事冲突,以及90年代初举世闻名的海湾战争,也没能阻滞能源•电力增长的步伐。据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
3、加到100亿,是目前的1・6倍,能源消费量将增长到283亿吨标准煤,是冃前的2・3倍,电力需求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可见,能源消费增长快于人口增长,电力消费增长快于能源消费增长的历史趋势还将继续下去。我国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能源和电力的消费水平都很低,与建立在大量能源消费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相距甚远,人均能耗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用电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指标,1999年我国人均能耗才988千克标准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039千克标准煤的1/2,只相当0ECD6523千克标准煤的15%;1997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只有773千瓦时(1999年为815千瓦时
4、,人均发电量为979千瓦吋),只相当卅界平均水平2096千瓦吋的37%,不到0ECD8079千瓦时的l/10o我国优质能源,尤其是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也很低,1997年世界平均为17%,OECD为18.6%,我国只有12.1%,其中特别是居民家庭电气化水平太低,发达国家的每个家庭的年均用电量在2000千瓦-4000千瓦时,目前我国只有120千瓦吋,1999年还有5000万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因此,我国比发达国家有更大的能源和电力增长需求。根据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达到基本现代化的人均能耗大致在2.8吨标准煤的水平上,人均用电量至少在3500千瓦时。据此估测,2050年以16亿人口计算
5、,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大约45亿吨标准煤,是目前能源消费的3.5倍,发电量要达到6•了万亿千瓦时左右,是目前发电量的5倍。因此,2050年实现现代化冃标的同时,使能源消费达到零增长的理想境界,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只有满足能源服务的同时,在大力提高用能用电效率的基础上提高能源・电力消费水平,才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供应的依赖程度。也就是说,面对未来如此巨量的能源和电力需求,耍以较低的能耗和电耗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有比发达国家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电力供需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能源•电力领域的基本矛盾,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能源电力严重短缺的后果和近半年多来美国加州的能源・电力危机警示我们:当能
6、源•电力严重短缺局面出现阶段性缓解的时候,决不能放弃或忽视提高能效的努力。应当认识到,提高用能用电效率和提高能源・电力消费水平,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要持有战略眼光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积沙成塔、汇流成川。未雨绸缪,乃当务之急。二、警惕能源开发利用潜伏的危机能源・电力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同吋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效应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忧虑和警惕。从世界范围观察,21世纪有两个潜伏的危机:一是能源资源的消费速率远远超过了资源的再牛能力,有限的储量和无限的需求使再次发生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可燃矿物燃料占世界能源消费的90%
7、以上,这些亿万年生成的地下资源储量有限,与消费速率相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耗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迟早的事。1999年末;世界煤炭可采期限为230年,我国只有111年;石油可采期限世界为44年,我国只有21年;天然气可采期限世界为62年,我国是56年。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它对环境带來的危害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倡煤的利用并不意味着要返回到“煤球时代”,把它转化成干净的流体能源和釆用洁净煤技术要付出巨额代价。21世纪的科学技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