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

ID:30889696

大小:7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4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_第1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_第2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_第3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_第4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摘要:教育是关乎人的伟大事业,对人的关注是英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教育技术是教育的技术或者教育中的技术,旨在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耍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本文首先就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涵义进行阐释,而后主要从学科属性、教育本真和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等三个层面分析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从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五位一体”设计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对策。【中图分类号】G4341.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概述1.1价值取向与教育技术价值取向概念关于价值取向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很多专家与学者分别从不

2、同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意见和建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有的学者将价值取向界定为某种价值倾向,即价值主体在进行选择与决策中呈现出的某种倾向性;也有的学者将价值取向界定为价值标准,即人们所信奉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为的价值标准;当然,也有人将价值取向界定为价值选择或者价值观,可谓众说纷纭,琳琅满目。1.2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涵义以人为本是目前理论界和业界一个十分时髦的词语,整体而言是指“关心人、关爱人、依靠人、发展人”,具体而言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视角具有不同的涵义,比如在政治中更多地是指“民本”思想,即“权为民所用、情

3、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本文研究中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是指两大类别人,一类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习者,另一类则是指各种教育技术的研究者、开发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以及评价者等。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本文是指在处理教育技术各种矛盾与冲突以及关系中,应当始终将人作为价值评判的依据和尺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人和发展人,绝非是奴役人、物化人和役使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重点正确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即始终将人作为教育技术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与归宿,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活动中借助教育技术,提升学习者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二是指在教育技术研发、开发、管理和评价中,要充

4、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切实按弄“工具至上”和“技术依赖”思想,从而有助于教育技术的推广与使用。1.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原因及分析1.1教育技术学科属性的内在规定性教育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技术学科属性的内在规定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技术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而言,关于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在历史上曾经岀现两次大讨论,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其中,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次大讨论集中在电化教育的属性问题,即姓“电”还是姓“教”的问题,时代背景是当时很多高校在电教专业中开设了很多电工、电磁

5、和无线电课程,而开设“教”字类的课程很少。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学术界一致认为电化教学在属性上姓“教”而不是姓“电”,从而将电化教育学列为教育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学科。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专家吴大海所强调的那样,“电化教学的本质是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更好地服务教学,因此属于教育学的范畴”。上世纪90年代的第二次大讨论,焦点则更为集中,目标直指教育技术的学科属性问题,并最终达成教育学科属性的界定。由此可以看出,既然教育技术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教育,必然要求要以人为本,即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本。1.2教育的核心与内在逻辑的规定性教育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的本质、核心和内在逻

6、辑规定性的耍求,是马克思辩证教育观的鲜明体现和具体耍求。一直以来,关于教育的本质存在很多假说和观点,比如“生产力说”、“培养人说”、“社会实践活动说”以及“传递说”等。整体而言,早期关于教育的本质认识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界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育的“个体”属性,而放大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后來伴随学术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和流行,教育的本质和内在规定性也逐步发生变迁,即关注微观层面个体人的全面?1展。2.3教育技术实践主客体关系规定性教育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某种意义而言是由教育技术实践的主客体关系决定的,这里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阐释,即一般性技术实践

7、中的主客体关系、信息化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以及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在一般性技术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肯定是人,客体则是“进入主体活动中的客观事物”,其中技术一般扮演“中介”的角色,其模式为“主体一中介一客体”。在信息化教学中,主休则是教育者根本任务是育人,客体则是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和教育对象(实际上也是教育主体),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感染人以及陶冶人,此时的技术依旧是“中介”角色,但是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即从传统的“主体一中介一客体”演化为“主体一屮介一主体”。在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中,教育者口然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