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

ID:30880688

大小:22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72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28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共二大题,37小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内)1.下图《雨中耕作图》(局部)截取自甘肃敦煌的唐朝壁画,它可以佐证

2、A.中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萌芽B.江东地区曲辕犁的结构变C.西北地区已经使用耕犁技术D.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2.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3.下面是一份关于中国历代江南地区人口数量的统计表。该表反映了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

3、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A.人口南迁使北方经济急剧衰退B.明初是江南人口发展的最高峰C.唐朝是江南经济发展的转折点D.经济格局变化促进人口的增长4.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A.规模大,分工极细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劳资关系D.机器生产形成发展5.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

4、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B.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C.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6.“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7.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

5、。沙船由会馆,设有董事。据此,可以推知A.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清朝时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C.清朝时期出现地域性商人D.政府放松了对外贸易的监管8.河南大学历史系魏千志教授在《□□史概论》中写道:“四乡村保,相距120里,所在聚而成集,奇日、偶日各异。其期趁集者,多逾千人,少亦数百。”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应该是:A.秦汉都市经济状况B.魏晋市镇开始形成C.唐宋夜市繁荣景象D.明清草市经营情况9.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1

6、.88%。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10.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

7、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11.清朝乾隆皇帝拒绝英国使臣马戛尔请求“开放更多口岸,实现中英直接通商贸易”的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拒绝开放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英贸易中国白银大量外流B.中英贸易威胁国家边境安全C.中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以中国为中心的保守世界观12.商鞅曾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

8、矣。”这段话体现的思想A.是维护土地公有制的客观反映B.导致当时农工商业比例失调C.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D.阻碍了当时经济因素的成长13.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A.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意大利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