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76697
大小:44.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1-04
《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梭山先生的研究论文 一 《宋史·列传·儒林四》卷四百三十四(元脱脱等撰,第37册,中华书局版)有”金溪三陆”的传,内称九韶先生: 其学渊粹,隐居山中,昼之言行,夜必书之,其家累世义居,一人最为家长,一家之事听命焉。岁迁子弟分任家事,凡田畴、租税、内出、庖灶宾客之事,各有主者
2、。九韶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咏其辞,使列听之。子弟有过,家长会众子弟责而训之;不改,则挞之;终不改,度不可容,则言之官府,屏之远方焉。九韶所著《梭山文集》、《家制》、《州郡图》。 可见,梭山先生的学问既渊博又精深,而且喜欢写日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是一个大家庭的主心骨之一,而其著作也多是关于如何治家的学问。梭山先生不仅在理论上探讨治家治族的问题,而且真真切切地践履之。当时的陆氏大家族,十世没有分家,四代同堂,约有三百人吃饭不分灶。淳祜二年,理宗赵昀下诏旌表”金溪陆氏义门”:”皇帝制曰:江西金溪青田陆氏,代有名儒,
3、载诸典籍。聚食逾千指,合灶二百年。一门翕然,十世仁让。惟尔睦族之道,副朕理国之怀。宣特褒异,敕旌尔门,光于闾里,以励风化。钦哉。”在古代中国,对一个家族而言,受到皇帝的旌表,也许是最大的荣耀了。可问题是,陆氏大家族为何能保持十世不分家,还能数百人同灶吃饭呢?个中之因当然很多,但与梭山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因为,”九韶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每天早晨,一家之长必率子弟谒先祖祠,并击鼓诵其词,歌云:”听听听听听听听,劳我以生天理定。若还惰懒必饥寒,莫到饥寒方怨命。虚空自有神明听。听听听听听听听,衣食生身天付定。酒肉贪多折人寿,经营太甚违天命。定定定
4、定定定定。听听听听听听听,好将孝悌酬身命。更将勤俭答天心,莫把妄思损真性。定定定定定定定,早猛省!”最后,还有一人单独唱到:”凡闻声,须有省。照自身,察前境。若方驰鹜速回光,悟得昨非由一顷。昔人五观一时领。”敬畏天命,遵循天理,勤奋劳作,俭朴持家,何人不说这是修身齐家之至宝呢?每天如此之歌,如此之诵,陆家人将这些平凡的过日子的道理入耳入脑入心了,由此培育出了名满天下之”金溪陆氏义门”。 梭山先生就是这样孜孜为学、孜孜为教、孜孜劳作、孜孜践履的。其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隐居在山中,完全断绝于对科举仕途的追求。修于同治年间的《金溪县志》也称九韶
5、先生: 性宽和凝重,读书必优游讽咏,学问渊粹。 尝曰:学之要孝弟之外无余道。又曰:义利易见,惟义中之利隐而难明。与朱熹相敬爱。 梭山先生又曾改善”社仓”之法,使乡民受惠甚多,”人甚德之”。他在前山筑室隐居,与兄弟讲学其中。因山形如梭,故自号梭山老圃。先生潜心于学,著下了《梭山集》,包括《解经新说》、《日记类编》、《州郡图》、《家制》、《终礼》。惜乎《梭山集》大部分皆散佚不存。 《宋史·艺文志》中的《象山学谱》云:梭山的著作”日记中有居家正本及制用各二篇,尤为希圣希贤之本。”值得庆幸的是,《居家正本》上下篇,以及《居家制用》上下篇,共四篇
6、文字保留在《宋元学案》卷五十七的《梭山复斋学案》里,并被收入在印于宣统庚戌年江左书林校印的《陆象山先生全集》中,这也许是今人得以一窥梭山之学的唯一完整的文本了。 梭山先生还有一个惊世骇俗之举,那就是隐而不考不仕。《宋元学案》记载:”诏举遗逸,诸司以先生应,不赴。”在古代中国,自唐开科取士以来,其意本为让天下的知识分子皆有一个公平竞争入仕的机会,也为国家选拔一流的人才;但制度化运作之后,尤其渗透了官场的腐败之风后,科举考试在中国便迅速地成为知识分子某种人生与事业的陷阱,化为无数落榜士子的伤心之所。此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便陷入一个二难之境:不去参加
7、科举考试,则无法一展平生所学,去治国平天下,而且也无法光宗耀祖,实现人生的价值;若参加科举考试,则必饱受”场屋之累”,埋首”程文”,皓首穷经,不仅难以提升自我之道德境界,还常常落得个形销骨瘦,老死林下。 即便如象山先生,气象如此宏阔,志向如此高远,且醉心于心学体系的创立,却仍然不免多次赴考,并曾中过举,可却因父丧而失去赴京城参考的机会;27岁时再考,却落榜了。其间他修书给好友童伯虞,云:孟子曾倡言修”人爵”者,应先修”天爵”;而后世之人只求”人爵”,忘记了求”天爵”。所以,自己决不可以”舍此而从事于彼”,不能”养一指而失其肩背。”话虽这么说,
8、可实际上,在陆氏六兄弟中,九思、九皋、九龄、九渊四人皆进士及第,入仕为官,在当时,可谓一门荣耀,名震乡里。但陆门早有家训,告诫子孙,读书之人虽然都应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