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案(2)

鄂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案(2)

ID:30868560

大小:432.6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1-04

鄂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案(2)_第1页
鄂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案(2)_第2页
鄂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案(2)_第3页
鄂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案(2)_第4页
鄂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7、曹刿论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情感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屮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2、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Z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Z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3、、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乂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乂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②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

4、》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③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Z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

5、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三、整体感知1、给下面的字注音:刿(gui)又何间焉(jian)鄙(bl)弗敢专也(fd)小惠未编(bian)玉帛(b6)小信未孚(fd)公与Z乘(chOng)辙(zhO)夫战(fd)轼(shi)旗靡(mi)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

6、。(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一一备战一一胜战一一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一一请问一一参战一一释疑)。(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

7、术决策为主。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3、重点词句(1)加点词的古今义:①肉食者鄙②又何间焉③牺牲玉帛④大小之狱(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o例如:忠之属也(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

8、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