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62228
大小:155.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3
《教案—第二章中国饮食科学与人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名称第二章中国饮食科学与人物授课时数2课时学标教目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饮食科学思想的三大重要的饮食人物2•能力目标:能运用中国饮食科学思想设计、搭配菜点;3•素质目标:能掌握传统食物结构的内容及在烹饪中的运用状况,熟悉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教学重点1、中国饮食的哲学思想;2、中国饮食科学思想的具体内容;3、《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基本原则(教材外补充)中国饮食的哲学思想及中国饮食科学思想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课型理论+
2、实操教学设备多媒体授课后记教师授课之后,对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简要的手写记录复习旧知:《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结构來“补精益气”(饮食养生)——在小国饮食初步形成的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即出现了较为完整和系统并在现代仍沿用的饮食结构和养生原理。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10、饮食著述开始问世《吕氏春秋》Z《本味篇》主要记载伊尹用烹饪至味谏说商汤的故事(涉尺事何•村术)仪。涉及上层社会的姑且不说,仅居家i寸丿《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提dr五谷为
3、养、五果为助、五鬲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结*匕“补精心令”(饮伶兼半)■孝薮11>注重饮食礼仪:中国的文化是孝的文化中国的教育是孝的教育在春秋战国,人们分外注重饮食礼madebvJuanliana,24thSept,2014引入新课从回顾第一章的关键内容导入第二章学习新知【提出任务】任务一了解中国饮食科学思想的三大观念和重要的饮食人物【介绍知识】一、中国饮食科学思想的形成(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屮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是讲究气与有无相生,注重整体研究。老子:“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哲学思想看,屮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是讲究气与冇无相生,注垂整体研究。
4、中国人认为,宇宙本体即形成世界的根本Z物是气,这种气就是无,是虚空,而这种气又充满生化创造功能,能衍生出有、生出万物,如同老子上述所说。从通俗层面来讲,即单独的某个人或物来说,又可以理解为“气场”。具备某种气场的人或物在某个层面造成影响。(二)、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的影响1、天人合一、整体功能天泛指人以外的客体世界。天人合一,指人作为主体人以外的客体、与自然是合而为一、融为一体的,强调不把自然、客体世界与人分隔开,也不把自然、客体世界当做对象化的事物看待。由此,处于大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人要满足自己包括饮食在内的各种需要,就必须遵循自然办界的普遍规律
5、,适应口然、适应环境。2、精、气、神精、气、神是中国人认为的人身构成要索。气,是人的核心,虽然无形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精,由气化而生,是存在于人体之屮具有生命活力的有形物质,构成人的肌肤、骨骼、毛发、血液和脏腑等;神,是整个生命的外在表现,包扌舌人的面色、眼神、言语、反应和肢体活动等。人最重要的是无形的气,而不是由精组成的肌肤、骨胳等各部分冇形Z物。认识人自身的方法,不是通过解剖人体,而是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观察人的糟、气、神的整体功能来认识。二、中国饮食科学思想的内容与具体表现(-)天人相应的生态观念及表现(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1
6、、四季不同食、四方不同食——《礼记•内则》言:“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元朝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阐述了主食的选择必须根据四季的不同而冇所变化,列出“四时所宜”,即春气温,宜食麦;夏气热,宜食菽;秋气燥,宜食麻;冬气寒,宜食黍。清朝美食家、烹饪理论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说“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定用胡椒。”清朝钱泳《履园丛话》则阐述了人们因地域不同而对口味选择的不同,指出:“同一菜也,而口味各冇不同。如北方人嗜深厚,南方人嗜清淡。”(二)食治养生的营养观念及表现
7、辨证施食:四气(寒、凉、温、热):凡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功能的食物即为寒凉食物,如绿豆、丝瓜、西瓜、柿子、鳖、牡蛎、蛤子等;凡具有温阳、救逆、散寒等功能的食物即为温热性食物,如生姜、大蒜、牛、羊、狗等;而在寒凉和温热间的食物则称为平性食物,具有健脾、开胃、补益等功能,如粳米、黄豆、猪肉等;五味(甘、酸、苦、辛、咸):不是简单地根据食物的化学味道而是兼及食物的整体功能來区分的。食物不同的味道具有不同的功能,屮国有“甘缓,酸收,苦燥,辛散,咸软”之说。甜味供给营养能量,促进新陈代谢,治虚证。酸味收敛固涩,屮和碱性胺为胺盐。苦味能健胃、清热、泻火。
8、辛辣味能减少生物膜表面张力,增加其热运动,能行气、活血、发汗、退热。咸味能曾加体液渗透压,具有溶化、解凝、稀释、消散作用。饮食有节:数量、质量、寒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