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泌阳凹陷王集—新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论泌阳凹陷王集—新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ID:30858958

大小:450.4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4

论泌阳凹陷王集—新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_第1页
论泌阳凹陷王集—新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_第2页
论泌阳凹陷王集—新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_第3页
论泌阳凹陷王集—新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_第4页
论泌阳凹陷王集—新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泌阳凹陷王集—新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泌阳凹陷王集一新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要泌阳凹陷位于豫西南的唐河县与泌阳县之间,属南袈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东西长50km南北宽30km面积约1千平方千米。它是一个上叠在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缝合带之上的屮新代断陷,其形成演化受控于北西向的唐河——栗园断裂,空间形态呈南深北浅的扇形箕状。凹陷内物源丰富,砂体发育,储集条件良好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泌阳凹陷王集•新庄地区位于深凹区与北部斜坡过渡带部位。该区表层地震条件复杂,低降速层剧烈变化,致使地震波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造成地震资料

2、存在严重静校止问题和严重的干扰,此外,地震资料述在振幅能量、频率、信噪比等方而上存在较大差异,加上该地区断裂十分发育,断块破碎,造成了该地区构造成像精度不够,落实构造成为该区寻找新的油气资源的主要问题。正文一、泌阳凹陷王集-新庄地震地质概况泌阳凹陷内的地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序:前裂陷期层序——由太古、古生界的变质岩组成;同裂陷期层序——由下第三系组成(深凹区可能存在上白垩统);裂陷后层序一—由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各层序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中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为主要勘探口的层系。(一)基本地质条件1、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南

3、部两组深大断裂泌阳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南部的边界断裂。该断裂由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成,北东向为栗园■泌阳断裂,北西向为唐河一栗园断裂。两组边界大断裂的活动,使其间的块体作离散平移运动。两组断裂交汇处断陷最深,断距最大,向离散方向断距逐步减小,地层逐步抬起,从而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扇形凹陷。2、优越的生汕条件提供了丰富的汕源泌阳凹陷早第三纪核桃园组沉积时期是凹陷湖盆发育的全盛时期,深凹区既是沉降中心,也是沉积中心。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生汕岩系,生汕岩系最厚3000m,分布面枳635平方千米该凹陷是典型的富油凹陷,以“小而肥”著

4、称,油气资源量3.36亿吨。3、物源丰富,砂体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泌阳凹陷发展至核三段时期,湖盆水休扩大加深,湖岭地形高差增大,形成了山高湖深的古地理景观,风化作用增强,沉积物源丰富。加Z湖盆周缘水系发育,从而形成多种类型的砂体。不同的沉积体系砂体呈环带状由湖盆边缘向中心延伸,分布广泛。4、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与多种圈闭模式配置关系良好泌阳凹陷核三段沉积时期,凹陷周缘发育十余个物源砂体,大部分伸入深凹生油区内,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良好输导体,在合适的封挡条件下又可作为油气储集体。加Z下第三系是多旋冋沉积,生油层(同时又是盖

5、层)与储集层间互,形成较好的生储盖配置。5、北部地质构造特征由泌阳凹陷北部斜坡断鼻构造带构造演化特征可知:早第三纪北部斜坡是一个沉积构造复合斜坡。玉皇顶组、人仓房组沉积时期整个凹陷发生强烈沉降,北部斜坡表现为以沉积为主。原基底断裂系统屮的部分断层早期继续活动并具有沉积性,晚期断裂活动停止。核桃园组、廖庄组沉积时期,沿着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部位发育了一系列不同规模的鼻状构造,这些构造最晚在核桃园组上段沉积前已具雏形,对油气富集起着良好的控制作用。廖庄组沉积末期,区域性的构造运动,使北部斜坡強烈抬升,同时边界断裂活动在斜坡带形

6、成了一个张扭性的构造应力场,导致北部斜坡主断层的形成。三角洲前缘亚相是北部斜坡带最主要的沉积类型,以砾状砂岩、中细砂岩为主。泌阳凹陷王集地区为一沉积构造复合斜坡,构造破碎,断裂发育。发育较早的鼻状褶曲构造与发育的三角洲沉积体系配置,加之两组方向的断裂系统,导致形成在鼻状构造背景下的以断鼻、断块圈闭为主的多种类型的圈闭,油藏特征十分复杂。由王集断鼻构造带构造演化特征可知:王集鼻状构造带的东西地区汕藏聚集层位的差界主要受断层控制。向东地区位于侯圧砂体主体部位,砂岩含砂量高,地层脆性较大,导致断层发育冃•规模较大,目的层反射弱,

7、连续性较差。(-)地震资料分析由于以前地震资料品质差,在地质研究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断裂系统复杂,断块破碎,且断块规模由南至北逐渐变小,断层的断点普遍不清晰,断裂系统组合方案具有多解性。2、口的层段的地震反射普遍较弱,资料信噪比低,缺乏明显的波组特征。就其原因:(1)以前地震采集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原采集方法因受仪器接收道数限制,单线道数偏少(多为60道),排列偏短(3000m或1500m),不利于求准中深层速度,从而影响成像效果;原采集方法面元较犬(多为25mX50m),少有束间接收线的重复,对DMO偏移和求准速度

8、不利;覆盖次数较少(多为横2X纵10)且不均匀,引起剖面振幅能量不均匀,影响叠加效果,不利于做好偏移处理。(2)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较低:变观、炮点偏移较普遍,造成炮检距不均匀、覆盖次数不均匀,致使剖面振幅能量并别很大、浅层缺口较多;没有合理选择激发岩性与层位,一般采用单井18米、约量5Kg进行激发,在表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