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42614
大小:5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4
《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江西省南昌市十校2017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九)24、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卫上》)对此阐释,最合题意的是A.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廷伸B.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C.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D.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25、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摇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组然促成了工农业
2、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D.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26、阅读图5,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均田制满足了部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B.均田制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均田制的推行加剧了土地兼并D.均田制未根本改变农民的处境27、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B.小说繁荣促
3、进关羽形象普及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D.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28、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宜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B.木兰秋弥主耍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
4、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29、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B.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C.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
5、治阶层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30、1933年,中央苏区多次召开经济建设大会,各个根据地先后出现公营商店、公卖处、消费合作社等商业组织。同时,中央又设专门外贸机构组织农产品出口和工业品进口。这些举措首要目的是A.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B.恢复和发展工农业C.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D.废除封建经济基础31、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雇请多个帮工”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这说明当时A.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
6、转化B.以市场调节为主要的经济手段C.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D.继续稳定发展联产承包责任制32、11、12世纪西欧的法律课,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表明罗马法A.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 B.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 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33、1713年英国内阁会议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并强调了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安妮女王为此大发雷霆,克
7、蒙德里也丢了官职。这件事反映了A.英王权力仍在强化 B.内阁与国王共同进退 C.枢密院对内阁负责 D.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34、“玛丽安”(Marianne)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
8、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最可能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