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教版九级语文下册:第3课《愚公移山》学案

7人教版九级语文下册:第3课《愚公移山》学案

ID:30835687

大小:1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3

7人教版九级语文下册:第3课《愚公移山》学案_第1页
7人教版九级语文下册:第3课《愚公移山》学案_第2页
7人教版九级语文下册:第3课《愚公移山》学案_第3页
7人教版九级语文下册:第3课《愚公移山》学案_第4页
7人教版九级语文下册:第3课《愚公移山》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7人教版九级语文下册:第3课《愚公移山》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愚公移山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有关文言常识和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2、了解全文内容,学会在阅读中感知、理解文本。理解故事深刻的寓意。3、审视愚公这一人物形象,并链接生活理解其现实意义。二、学习重点1、落实基础,以“言”促“文”,理解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2、明确故事寓意。三、学习难点1、还原和重塑愚公这一人物形象,并链接现实生活理解其现实意义。2、神话色彩结尾的作用。四、知识链接1、关于《列子·汤问》《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2、《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2、有关知识太行——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五、自主学习1、教师示范朗读,正音、断句,学生初步感知文意。(1) 读准下列字音:仞()惩()塞()迂() 汝()曾()遂()荷 () 叩()箕畚()龀()匮 ()

3、亡()厝()朔()叟()孀()(2) 用“/”标出下边句子中的停顿: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勾画出难词难句,相互合作解决疑难;并品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艺术特色。(1)解释划线词方七百里()河阳之北()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聚室而谋日()杂然相许()荷担者()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始龀()汝之不惠()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亡以应()帝感其诚()(2)辨析下列各词意思其妻献疑曰()年且九十()其惧其不已()且其如土石何()且焉置土石()以君之力()之

4、操蛇之神闻之()无陇断焉()魁父之丘()焉汝心之固()且焉置土石()(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甚矣,汝之不惠()③河曲智叟亡以应()④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无陇断焉  ()()(4)翻译下列句子。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组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语调,理解主要人物性格。4、自由朗读,直至成诵,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文意。六、合作探究1、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2、能不能以“智公移山”为题?为

5、什么?3、文中安排邻人相助的情节用意何在?4、你认为愚公、智叟、妻子这三人的性格特点怎样?5、愚公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的行为提出了质疑,分析他们的不同。6、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聪明。课文这样给人取名有什么用意?7、有人说“面山而居”不如“背山而居”,根本不必像愚公那样耗巨资去移山。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8、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如果没有玉帝的被感动,愚公的愿望最终能实现吗?9、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10、文中运用了对比,有几处对比?怎么对比的?为什么对比?七、精读精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始

6、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2.释词:⑴年且九十(且:)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⑶杂然相许(杂然:)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为。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意为。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   ,意为。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意为。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

7、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5.原文填写:⑴愚公之所以决心移山,是因为。⑵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6.指出下列“之”字的用法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7.指出下列“其”字的用法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