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34306
大小:385.5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03
《昆工医学院科研信息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疾病和药物遗传研究组疾病和药物遗传研究组包括两部分:1)拥有包括第二代DNA测序平台的分子遗传学实验室;2)牛物信息计算中心--专注于包括二代测序数据在内的高通量数据的处理和临床解释。研究方向为:疾病遗传易感慕因的发现和疾病遗传机理研究;药物反应(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和关基因的发现;简单遗传疾病的诊断,复杂性疾病(慢性病)的风险评估,及药物反应预测;癌症的早期检测和药物个体化临床测试制品的研究和开发;与药物早期发现和后期临床试验有关的分子遗传研究;营养基因组学和肠道宏基因组学。神经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介绍神经
2、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为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白洁教授。课题组的主要研究内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分子机制和毒品成瘾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成果为证明硫氧还蛋白在神经牛K因子调节信号传导、神经轴突牛反中的車要作用。在小鼠和细胞模型屮证实硫氧还蛋白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川,能保护神经细胞免于帕金森毒性物损伤的作用,捉出硫氧还蛋白可作为抗帕金森病药物研究开发的靶点。在成瘾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发现吗啡、甲基苯丙胺诱导硫氧还蛋白的信号转导途径。还发现硫氧还蛋白诱导物具有抵抗吗啡诱导的戒断症状的
3、作用。已经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20余篇,数篇发表在JNeurosci,JBiolChem和FreeRadicBiolMed等杂志。2008年获得云南省口然科学二等奖,独立出版论著一本,并巾请专利10余项。在研和已结题的国家口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衰老与肿瘤分子遗传学实验室介绍实验室的建立构想、组成人员介绍:衰老与肿瘤分子遗传学实验室于2007年开始筹建,实验室负责人罗瑛教授。实验室以衰老与肿瘤分子遗传学的棊础研究为支撑,在研究衰老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和信号通路的同时,发现衰老与肿
4、瘤治疗的相关基因和靶分子:建立了从分子、细胞到动物个体的衰老与肿瘤治疗药物筛选体系,研究DNA损伤应激相关基因调控与肿瘤耐药性。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临床的早期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新药开发等领域,是结合基础与应川研究的转化医学研究模式。主要有以下研究方向:1)端粒功能异常(telomeredysfunction)导致细胞的DNA损伤应激反应信号传导通路,及细胞衰老、个体衰老、肿瘤发生机理的分子遗传学调控。通过基因敲除、敲入小鼠来研究不同的基因敲除对这一通路及小鼠衰老表型、肿瘤发牛的调控。2)p53突变蛋白的获得性
5、功能,p53突变蛋白与Ras相互作用及其作为肿瘤治疗特异性靶向分子的研究。肿瘤早期分子诊断技术与早期人工干预、个性化治疗策略研究。3)基因表观遗传学修饰在端粒酶阴性的ALT(alternativelengtheningoftelomere)肿瘤发生机理及其干细胞调控功能研究。4)利用分子、细胞、小鼠模型,进行靶向的抗衰老、抗肿瘤天然活性物质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肿瘤化疗约物导致的DNA损伤修复应激及肿瘤耐药性研究。实验室己经与普洱市、昆明植物所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云南特有的植物资源,研发抗衰老与抗
6、肿瘤药物或保健品。经过儿年的建设,口前衰老与肿瘤分子遗传学实验室建成的功能操作系统与购置的主要设备有:蛋白纯化、功能分析系统:蛋白纯化工作站、2D蛋白电泳仪、半干式/湿式大电流蛋白转印仪、真空干胶仪等;活细胞工作站•:高端倒置荧光显微镜、显微镜卜细胞培养系统、高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及三维重建、反卷积等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包等;细胞遗传学分析系统(包括端粒长度分析,染色体分析等):脉冲场凝胶电泳系统、2D-DXA电泳系统、染色体制备、分析系统、高端正置相差显微镜等;病理组织制备、分析系统:冰冻切片机、间接免
7、疫荧光染色体系、衰老组织染色分析体系、高端正置荧光显微镜等;常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操作系统:层流细胞培养室、生物安全柜、细胞计数仪、相差倒置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普通PCR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C02培养箱、低温、超低温冰箱、液氮储存箱、超声破碎仪、洗片机、超纯水机、磷屏/同位索扫描成像仪、液闪仪、同位素杂交炉等;SPF级实验动物中心。2010实验室成为校级“衰老与肿瘤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校级“衰老与肿瘤分子遗传学”创新团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卜,与昆华医院共同婕立了“昆明理工大
8、学-昆华医院肿瘤医学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2011年与昆华医院共同申报获准了“云南省肿瘤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化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早期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新药开发等领域。自2008年以来,实验室已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0项、教育部基金4项、云南省及其它项t!8项,共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18。国内发明专利2项,国际专利4项。H前团队成员5人,其屮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组成人员简介罗瑛,教授,博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