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ID:308231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7-21

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_第1页
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_第2页
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式。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不依常规、寻变求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人们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

2、”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2.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

3、,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赤壁之战》,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诸葛亮的机智勇敢。老师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周瑜。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讲课,突然

4、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表示意见相同的就不用重复了,但这位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鲁肃。”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诸葛亮本来是一位前来游说抗曹的说客,鲁肃识得局势,就大胆地向孙权进谏,以促成东吴和刘备的联盟,这样才有之后的赤壁之战的胜利。”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鲁肃本身也是东吴人,但学生不涉及他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识得局势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老师给以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诸葛亮、周瑜,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鲁肃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

5、善于思考。”这样的肯定,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如在六年级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我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这组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

6、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像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写想像作文。低年级孩子学了《小马过河》一课,老师叫学生

7、摹仿,自己编个童话故事,一句话一幅图,可自绘可剪贴,最后粘贴成一本书。学生自编出许多小童话故事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就是以类比为出发点,找出它们之间相同或相异属性。类比法能够在广阔的范围内把两个不同的事物从内部有机地联系起来,产生超常的构思,这是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当然,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方

8、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