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797463
大小:12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3
《电子商务考试复习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各种具有商务活动能力的实体(生产企业、商贸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个人消费者)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内容:电子商务三角模型:技术架构–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基本概念市场营销–解决方案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一)电子商务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成本(二)电子商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三)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四)电子商务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五)电子商务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电子商务的类型一、按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分类(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toCustomer
2、,BtoC或B2C)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也是目前最为消费者所熟悉和应用最广泛的形式。(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toBusiness,BtoB或B2B)企业间电子商务方式侧重于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易,企业可以使用因特网或其他网络为每笔交易寻找最佳贸易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成交数额比较大,是电子商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三)个人对个人的电子商务(CustoemrtoCustomer,CtoC或C2C)消费者自己完全介入交易之中,成为交易的主角。网上拍卖是CtoC电子商务的一种典型形式,买卖双方都是非商
3、家身份,其行为应该都是业余性质。CtoC使扩展了商业机会,使小规模、非专业的交易活动能够达成。利用交易平台进行的CtoC使之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四)政府对企业与个人的电子商务(GovernmemttoBusiness/Customer,GtoB/C或G2b/G2C)政府为了更好地为社会进行服务,采用电子化手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网络的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转变角色的方向。政府的采购已经越来越多地转移至网络渠道,这使政府的采购行为更加阳光和经济。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要和政府发生一定的关系,政府的服务同样需要简化,个人将会从政府信息化中享受实惠。二、按电子商务的收入模式分类
4、...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一)中国因特网应用的发展进程1986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ChineseAcademicNetwork,CANET)启动。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因特网电子邮件节点,钱天白教授于9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统计数据1“截止2005年底,中国的因特网用户已经达到1.11亿。从2003年至2005年,中国的网民人数以每年18%的速度稳定增长。”(source:ChinaInternetNetworkInformationCenter(CNNIC)2005
5、)统计数据2统计图表说明了什么?统计数据是否表明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一个较成熟的阶段?不是,中国人口多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碍:1)社会因素任何可能影响电子商务低成本及高效率优势的体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都可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一些企业经营者仍然简单的认为电子商务就等同于计算机网络仍然有一些消费者无法适应网上购物的新模式。另外,还有一些消费者认为网上购物虽然方便快捷但缺少乐趣社会信用机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2)金融因素:不成熟的金融体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支付体系:有限的支付手段可能导致潜在客户的流失金融安全问题3)商业因素
6、售后服务;产品服务的质量;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4)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二章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因特网(Internet)专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根据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定义,在汉语中这种开放的公共联网系统被命名为“因特网”,与“互联网”(internet)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内联网也叫内部网,是企业建立的低成本内部专用网络,用于传播企业信息。企业内联网可以利用公共网络、安全(专用)网络或虚拟专用网络(VPN)等网络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形成外联网环境。局域网大都是将一个实验室、一座大楼、一个地理位置集成的企业、校园
7、等有限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成网,并共享网络资源,如打印机、硬盘及其他资源。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可以实现政府间、企业间大量的数据(包括语音、图形和视频多种信息)传输的需要。广域网又称远程网,其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目前已形成国际性远程网络,如因特网。建立广域网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很大的投资广域网通信一般通过公共通信线路,使用分组交换技术。网络协议层次(OSI)模型物理层(ThePhysicalLayer)数据链路层(TheDataLinkLayer)网络层(TheNe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