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796648
大小:8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3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的兴亡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课隋的兴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案例说明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较多,综合性强,包括开凿目的、条件、经过及开通影响,材料既有地图也有评述性诗歌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可创设历史情景,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承上一课目的过渡上一课目最后一个内容是隋的富庶,学完后指出隋的富庶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而把学生引到大运河的开凿这一重要问题上来。接着,教师提
2、出“大运河是一条怎样的人工运河”问题,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观看影像资料。在学生对大运河有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学习活动。案例主体环节一:运河知多少学生观看影像资料后,教师出示“隋大运河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找出大运河的“3、4、5”即(洛阳、涿郡、余杭三座城市,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并要求学生能画出运河的简图,快速掌握大运河的基本概况,为开展下一步活动热身设计意图:本问题设计突出由教师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发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环节二:运河
3、开凿议一议在学生对大运河有初步认识后,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一:隋炀帝为什么要、为什么能开凿大运河?教师首先向学生指出“为什么要”是指目的,“为什么能”是指当时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从我国地形、运输方式、南方经济发展、统治需要、国力强盛等方面去归纳概括。设计意图: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
4、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本问题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用关键词进行提示,以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问题二:大运河是人类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在大运河的开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也可补充木鹅检测水深等小故事。在学生体会开凿之难后,才能充分认识到大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设计意图:大运河是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工程,它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哪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忽略。通过合理的假设,让学生
5、从历史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历史现场,并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个设问。环节三:运河居民说一说问题三:如果你是隋唐时期的一名运河沿岸的居民,请说说你的所见所闻。本问题同样需要学生大胆想象,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一组员汇报。教师可适当从官员、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船夫等角色进行概括,对应教材中“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的表述,让学生初步认识大运河的作用。接着教师出示以下材料: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在洛阳立德坊南营建新潭,以供诸州租船停泊:
6、“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清)徐松辑:《元河南志》卷四,见《丛书集成续编(第54册)·史部》,90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那时,“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九十三·志第四十六·河渠三》(第7册),2321页,北京:中华书局,1977。,在洛河上更是“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大运河开通的影响。随后让学生观看运河风光图片,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感受大运河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设计意图:用类似“穿越”的方式让学生谈见
7、闻,目的是为归纳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作辅垫。出示材料,让学生言之有据。环节四:运河开凿评一评教师出示两则唐朝诗人写的关于大运河的诗歌: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材料一: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唐)李敬芳材料二:汴河怀古尽
8、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要求学生评一评,是否赞同两首诗句对“此河”的评价,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不要过于简单化地看待历史现象,大运河的开凿虽然从当时看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但从长远看,大运河的开凿成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