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ID:30751424

大小:220.8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1-03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_第1页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_第2页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_第3页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_第4页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祝华新胡江春孙文涛2008年02月01日14:43来源:人民网一《今传媒》【字号人中打】EPiLiLM于机点纠错E—T推宣坛摘迸荐:

2、200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继续活跃的一年。以重庆征地拆迁“钉了户”事件和山西“黑砖帑”事件为代表,网民对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了若干轮较大规模、较强力度的网络舆论,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方而,2007年也是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舆情的引导工作趋于稳健和有序的一年。中央政府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不少地方政府开始重视互联网反映出的

3、社情民意,在网络舆情的应对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木文将扫描200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重大话题,从中透视木年度中国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演变趋势,分析政府处理互联网舆情的得失。一、互联网舆论形成机制1•中国网民的年轻化特征,高学历群体互联网普及率高互联网的岀现和勃兴,极大地拓展了屮国社会的舆论空间。据CNNIC第20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为网络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庞大的参与人郡。屮国青少年的网民数量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与互联网发达国家的网民年龄相比,中国

4、网民更加年轻,25岁以下网民占51.2%,30岁以下占70.6%。可见青少年是网民的主力军。中国18岁-24岁网民互联网普及率高达43.4%,即每10个这一年龄段的人,就有4个是网民。年轻人口无遮拦,更乐于对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这一代年轻人的娱乐化倾向以及互联网管理方面的原因,青少年和学生的网络社区屮,政治话题不占突出地位。在中国网民中,拥有犬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山4成还要多,达到7121万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0%。在这一群体中,中国与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水平已经持平。较高

5、的学历成分使网民对社会政治关切度高,参与网络舆论的热情高,网上发言的质量也较高。冇传统报纸的群工部编辑反映:网上BBS帖见解的深度普遍超过报纸的读者来信。2.中国互联网舆论平台十分发达网民意见的发表与交流平台,首先是那些大众网络媒介,如门户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BBS)、聊天室(ChatRoom)、即时通讯(腾讯QQ和微软MSN等)、聚合新闻(RSS)、维基(WIKI)。这些虚拟空间的发达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中国拥有130万个BBS论坛,规模为全球第一。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开设BBS论坛。在“百度”网

6、站,网民可以就任何关键字设立专门的论坛,任何对此事件或话题感兴趣的网民都可以到论坛发表言论和图片,平均每天发布新帖多达200万个。儿乎每条受网民关注的新闻后面都开设了跟帖,网民可以随手在新闻后面发表自己的观点,热门新闻的跟帖达到儿十力条。而西方国家的网民大多只能通过电子邮件向编辑部表达对新闻的意见。即时通讯方面,2007年第三季度活跃账户数3.88亿,为世界之最。很多中国网民人均拥有多个即时通讯账户。特别是腾讯QQ,最高同时在线用户为1950万,成了中国年轻人交流沟通的便捷工具。在前几年一些城市的排日风潮屮,互联网即

7、时通讯与无线手机短信发挥了重要的沟通媒介作用。在小众网络媒介方面,首选博客(Blog)。据CNNTC发布的调查,2006年中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3375万个,博客作者超过1749万人(一人可能拥有1个以上博客空间)。虽然博客在屮国呈现出浓厚的娱乐化倾向,网民建博客的目的(可复选),83.5%为了“记述自己的心情”,但同时也有60.2%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博客已经成为网民上网习惯的组成部分。经常阅读博客的活跃读者有5471万人。新浪网各频道中,PageView数量第一的就是博客。个人网站虽然内容比标准模板的博客

8、丰富得多,占到中国全部网站的21.9%,但其对互联网舆论的影响力述是要逊于博客。3.网络舆论压力十分强大在互联网上,网民针对那些关系到门身利益或者是门己所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包括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政府决策、公众人物言行等等,比在现实世界中会更积极地发言。互联网超越地域、阶层、文化程度的限制,它的互动性和匿名性,都非常'适合更多的民众自由表达意见立场。互联网一个突出的优势,是网民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在现实世界中出于职业、地域等因索老死不相往來的人群,在网上忽然发现彼此可能拥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偏好,可以进行深入

9、的探讨,可能会引起强烈的共鸣。网络舆论关注的公共事务素材,一方面是来自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的报道,另一方面來自网络原创,尤其是BBS上网友自行发布的新闻和传言。如果传统媒体的报道由门户网站转载,并以专题形式予以突出宣扬;如果网上传言得到传统媒体的证实,网上观点得到传统媒体的声援,那么这种网上网下的交互作用,会促使舆情汹涌,形成强大的舆论声浪,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