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1)

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1)

ID:30737601

大小:21.2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3

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1)_第1页
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1)_第2页
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1)_第3页
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1)_第4页
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1)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1)【摘要】 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特点,界定了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组成。对宁蒙(下河沿—头道拐)、龙三(龙门—三门峡)和下游3个重要河段的河道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及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耦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黄河干流10个重要水文断面的适宜生态环境水量和

2、最小生态环境水量。【关键词】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水质目标;河道湿地;耦合研究;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代写论文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承担着本流域和下游占全国15%耕地面积引黄灌溉、12%人口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近20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日益增加的污染排放量,致使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愈加突出,也导致了诸如河道频繁断流、河槽萎缩、水质恶化、鱼类产卵场退化、河口湿地面积萎缩等一系列问题,黄河

3、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呈恶化趋势。1 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及内涵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国外对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主要侧重于河道内流量的研究,这期间有很多定量研究的方法(Tennant,Q10法,河道湿周法,IF-IM法,R-CROSS法等等)。在我国,更多的是对流域

4、生态需水和区域生态需水的研究,特别是对西北内陆河生态需水和黄淮海流域生态需水的研究。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方面研究很多,但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认识,研究者多根据其研究目标及其要保护的主要功能提出相应的定义[1-]。基于对黄河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水环境状况的认识,本文认为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为:生态需水量是指为维持黄河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正常生存繁殖,满足河道湿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和维持一定规模的水量。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黄河水体水质,基本满足其环境功

5、能所需要的水量,环境需水量实质上有着满足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二是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三是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四是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五是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黄河适宜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系黄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较佳水量,此时系统状态较理想,能够发挥较好的生态环境功能。在此状态下,黄河系统的恢复目标为: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

6、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一是黄河水质满足水功能目标要求,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二是黄河主要保护物种鱼类能够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遭到破坏的鱼类产卵场得到逐步恢复;三是河道湿地和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能够得到维持,发挥湿地应有的生态环境功能。最小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持系统生存所需的最低水量或底限阈值,若低于该水量,系统会发生退化。代写毕业论文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来说,最小

7、生态环境水量也是为了防止河道水体断流并发生功能性裂变,维持河道水流循环的最小流量。 理论及方法 生态需水量根据黄河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特点,一方面由于黄河缺乏长期的水生生物的调查及其生长习性的观测数据,缺乏相应典型河段主要保护物种生理需水的基础研究支持,另一方面考虑黄河水生生物并不丰富的实际,因此,现阶段很难做到完全生态学意义上的定量研究。足够流动的水体是构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从水量及其相关因子考虑,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利用历史流量法和水力学参数法来计算研究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这种保持河流一定流态的流

8、量可认为是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因此研究利用历史流量法(Tennant法和90%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基流,在环境水量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河口生态修复需水,结合水力学参数法,对该流量级下的水文要素(如水深、流速、湿周等)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