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709519
大小:19.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2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摘要:。以《道德经》为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悟’’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观察事物的主要方法,它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其二,“宇宙起源说”,提供了科学思维无限遐想的空间;其三,“人神同一”思想,圈定了现代科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现代科学;启迪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
2、15(XX)5-051-002 同希腊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科学含量似乎要低很多。现代科学体系建立在西方科学体系之上,而西方科学体系寻根溯源便是古希腊,就是很有力的佐证。尽管中国传统智慧的科学成分有限,以至于被哲学智慧所湮没,但其价值不容忽视。。鉴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仅从老子《道德经》中管窥一二。 一、“悟道”与“悟境”。提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
3、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摘要:。以《道德经》为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悟’’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观察事物的主要方法,它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其二,“宇宙起源说”,提供了科学思维无限遐想的空间;其三,“人神同一”思想,圈定了现代科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现代科学;启迪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XX)5-051-002
4、 同希腊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科学含量似乎要低很多。现代科学体系建立在西方科学体系之上,而西方科学体系寻根溯源便是古希腊,就是很有力的佐证。尽管中国传统智慧的科学成分有限,以至于被哲学智慧所湮没,但其价值不容忽视。。鉴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仅从老子《道德经》中管窥一二。 一、“悟道”与“悟境”。提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
5、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老子《道德经》被视作是中国哲学的主根。成书于XX多年前,春秋末守藏室吏老子著,全文约五千字。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很重视对自然的感知。譬如,他们中的一些人长期隐居山林,虽然“远离世俗”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隐居后的境态都差不多,那就是有闲暇的时间和自由,每天在用异样目光去思考自然界的一些问题,长此下去,这些人的悟性特别强。用现代理念讲,“悟”成为了这些人研究的方法论。 那么,他们从哪儿开始研究呢?宇宙是人类生存的背景,也是人生戏剧的舞台,所以会从宇宙开始
6、。当然,这里的宇宙与哲学层面的宇宙是有区别的(哲学的宇宙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体),它更侧重于自然界。最不容忽视的是其中有些人的感知进入一种“恍惚”的状态,对自然的思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程度。这种“恍惚”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道德经》第十四章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忽)恍。”即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这也就叫“恍惚”。第二十一章又进一步阐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他的大致意思是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道这
7、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在这种状态下,感知到的是事物之间的一些必然联系,即规律性的东西,这和艾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发现相对论前的梦境
8、有类似之处,所以带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急功近利的思想占据了科学工作者的头脑,他们缺少的一是“静心”,二是“悟性”。 最有价值的是,《道德经》不仅提供了“悟”的方法论,还提供了如何进入“悟境”的方法。《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