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ID:306344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7-21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_第1页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_第2页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_第3页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_第4页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一,《孔乙己》的意义探讨及背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每次说到孔乙己我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着句话。这一句整体的外形描写,集中、简练、概括地展示了人物的身份的特殊,在没有了解当时背景,没有看完整篇小说时我在想穿长衫是哪种人?有知识有地位的文化人、官僚,而孔乙己的长衫是什么样子的呢?“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孔乙己很穷,又表现出他的懒惰。而他始终不肯脱下他的破长衫,又是为什么?带着很多很多的疑问,我们让我们一起去透析《孔乙己》。《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

2、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多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之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鲁迅积极投

3、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说到《孔乙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鲁迅,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4、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时的事,那时距1911年的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运动约20年,距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也还有一段时间。尽管在1898年中国社会有过失败的“百日维新”运动,但并未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根基。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末经革新的古国里。《孔乙己》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二,《孔乙己》的语言表达及用途 这篇小说的语言老辣深刻,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不公平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限感喟。但由于创作年代相对较远,今天的中学生未必能准确理解其

5、中意味,在教学中需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与鲁迅的艺术个性加以引导。如结尾处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就需要向学生详细解释一下鲁迅那特有的“非语法性”修辞手法。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深沉的批判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叙述者“我”实际上又是以一位对社会人生有着丰富体验和深刻认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口吻,回忆着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幕景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世事变迁,当年的小伙计早已人到中年,并远离了鲁镇和咸亨酒店,却仍然对穷困潦倒中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其中复杂的内心隐曲是可想而知的,但作者又刻意隐藏了

6、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是以一种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来,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三,《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其一,从孔乙己的思想性格来看,他不会炫耀有钱。孔乙己是深受封建人化、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穷知识分子,他深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信奉“君子固穷”。因此,值得他炫耀的并且已经炫耀了无非是“读书人”这一身份:他不肯脱去那件又脏又破但标志着读书人身份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在小伙计面前吹嘘“回”字的四种写法……他不可能以钱为荣,况且他也无钱去炫耀。其二,从场合看,他也不会炫耀有钱。孔乙己一到酒店就被人嘲弄、取笑,应该说,他很窘迫,不会洋洋自得,甚至连回敬几句的勇气也没有。只能不予理会,怎会在此

7、种场合显示阔气、炫耀自己呢?其三,就钱的来路及数目来看,他也不会炫耀。孔乙己“好喝懒做”,“弄到将要讨饭的地步了”,便“偶然做些偷窃的事”,虽然他的钱不都是偷来的,但是,在众人的眼里,他的钱是不干净的,也许他自己也知道,因此,即使有钱他也不会在众人面前炫耀,更何况他只有九文大钱,与那些穿长衫的人比,不知寒酸多少呢。四,《孔乙己》的艺术特色孔乙己和阿Q有某些相似之处,是一个带有喜剧因素的悲剧人物。他的思想、言行有些是很可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