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的活化

“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的活化

ID:30620190

大小:18.6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1

“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的活化_第1页
“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的活化_第2页
“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的活化_第3页
“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的活化_第4页
“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的活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的活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的活化  我国现行刑法观以行为刑法为主,其过分强调公权力和国家本位,忽视法律的伦理价值,导致刑法理论与规定中找不到“亲亲相隐”制度的踪影,必然导致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后果就是导致不以人性为基础的刑法大厦有倾覆的危险。人格刑法正好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得以活化。  一、“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得以活化的可能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

2、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人格刑法以“相对自由主体的行为人人格的表现的行为”理解犯罪,使“亲亲相隐”制度得以活化成为可能。现行刑法将基于人性而实施的“亲亲相隐”行为规定为犯罪,只注重“亲亲相隐”这一行为,忽视行为人和支配行为人实施该行为的人格,导致如下后果:在定罪上,只以“亲亲相隐”行为作为定罪的唯一根据,该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其认定的途径

3、,行为人之间人格差异在所不问;在量刑上,以不可矫正和恢复的“亲亲相隐”行为及无法测量的人身危险性来确定刑罚的长短,难以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在犯罪原因上,专注于外在“亲亲相隐”行为而忽视行为人的人格,导致无法找到真正的犯罪原因,进而难以制定富有实效的犯罪对策。如此,对于实施“亲亲相隐”行为的人来说,既没有重视人,也没有尊重人,更没有达到治疗人的目的。而人格刑法的研究以行为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为行为人与行为同样重要,以此为基点在定罪量刑中做到重视人、尊重人、治疗人。人格刑法将人格引入定罪量刑的做法,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既注重“亲亲相

4、隐”这一行为,也注重实施“亲亲相隐”的人的人格,而大部分实施“亲亲相隐”的人初衷在于保护其亲属,而不具有恶劣的人格,联盟如此正好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亲亲相隐”非犯罪化或减免处罚成为可能。  人格刑法更符合刑法公正、谦抑、人道的价值及更加有利于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的价值优越性,使“亲亲相隐”制度得以活化成为可能。对任何社会都居极少数的犯罪人群的惩治,绝不能以大多数人的人性扭曲为代价,保护亲人乃人之本性,将其定罪则是对人性的漠视与践踏、是为了维护形式的公正牺牲实质公正、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是对人权的无视。“亲亲相隐”制度在现行刑

5、法中的缺失,正是现行刑法在公正、谦抑、人道价值的缺失、无视人权的具体体现。而人格刑法更加符合刑法公正、谦抑、人道的价值、更加有利于实现刑法人权保障的机能的优越性正好解决了该问题。人格刑法在定罪量刑过程中以行为人的行为为基础上,考察行为人的人格,使得不再只是单一考虑“亲亲相隐”这一行为,还要考虑行为人的人格。而大部分实施“亲亲相隐”的行为人都是出于本能、出于对亲情的维护,而非恶劣的素行,即行为人具有健康的人格,这使得“亲亲相隐”非犯罪化或减免处罚成为可能。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

6、,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二、“亲亲相隐”制度在人格刑法中得以活化的现实途径  我国现行刑法涉及“亲亲相隐”制度的罪名有:伪证罪、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窝藏、包庇罪、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等。但在现行刑法规定中却找不到“亲亲相隐”制度的踪影,人格刑法使得“亲亲相隐”制度的活化成为可能,下面笔者从人格刑法定罪和量刑的角度分析,阐述其活化的现实途

7、径。  1.从定罪的角度分析  笔者赞同将人格引入定罪环节,且只做出罪因素,而不作入罪依据的观点。也就是说,只有因为行为人人格的原因不构成犯罪的情况,而不会因为行为人的人格原因而被认为构成犯罪的情况。因此,在定罪中考虑人格不会出现因人为原因而滥施刑罚[1]。同时必须对人格做出罪因素进行严格的限制,即只有“犯罪情节轻微”的情况下,考虑行为人的人格是否健康良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在情节轻微的前提下,如果行为人的人格健康良好,则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用逻辑学的语言表示,可表述为:  前提:社会危害性恰好达

8、到构成犯罪程度或正在罪与非罪的界限上;而且行为人的人格健康;  结论:行为不构成犯罪[2]。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